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39,殷
卯十勿牛。

甲骨文合集11982,殷
貞勿往,夕……

甲骨文合集3387,殷
勿卒昜[伯][]

甲骨文合集3393,殷
……𢆶昜伯牛……勿……

甲骨文合集27631,殷
叀不勿馬。

甲骨文合集23584,殷
大貞勿牛三。

甲骨文合集25886,殷
貞勿告十一月。

量侯簋,殷周金文集成3908,西周早期
子子孫萬年永(寶)𣪕(簋)勿喪。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女(汝)勿剋余乃辟一人。

恒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199,西周中期
𡖊(夙)夕勿灋(廢)朕令。

師酉簋,殷周金文集成4288,西周中期
(夙)夜勿灋(廢)朕令。

簋, 殷周金文集成4324,西周晚期
敬𡖊(夙)夜勿灋(廢)(朕)令。

六年召伯虎簋,殷周金文集成4293,西周晚期
余典勿敢(封)。

齊侯鎛,殷周金文集成271,春秋中期或晚期
勿或俞(渝)改。

哀成叔鼎,殷周金文集成2782,春秋晚期
勿或能(怠)。

石鼓文·田車
執而勿射。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3,戰國
𧗟(道)𠄨(恆)亡爲也, 𥎦(侯)王能守之, 而萬勿(物)𨟻(將)自𢡺(化)。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7,戰國
萬勿(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恃)也,成而弗居。

郭店楚墓竹簡·忠信之道2,戰國
至忠女(如)土,蟡(化)勿(物)而不(發〔伐〕)。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2,戰國
及亓(其)見於外,則勿(物)取之也。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5,戰國
凡眚(性)爲宔(主),勿(物)取之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44,戰國
(文)衣(依)勿(物)(以)青(情)行之者。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3,戰國
勿(物)之所至者,志亦至安(焉)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1,戰國
六厽(三): 勿用取女;見金夫,不又(有)躳,亡(无)卣(攸)利。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8,戰國
上六: 大君子又(有)命,啟邦承家, (小人)勿用。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20,戰國至秦
勿以作事。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39,戰國至秦
當貲各二甲,勿購。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十問106,西漢
雖欲勿爲,作相呴相抱,以次(恣)戲道。

薌他君石祠堂石柱題記,東漢
願勿販傷。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崇保障之治,建勿剗之化。

慈慶墓誌,北魏
雖劬勞密勿,未甞懈其心; 力衰年暮,莫敢辭其事。

楊厲墓誌,隋
抱義勿闕。
《説文》: “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 稱勿勿。 凡勿之屬皆从勿。 , 勿或从於。 ”
“勿”即“刎”初文。甲骨文、西周金文从刀,刀刃邊三斜點或兩斜點爲血滴; 戰國文字或將兩斜點拉長,形爲小篆所本。甲骨文中“勿”義項主要有三: 一爲祭祀用牲法,指割牲畜或人牲以祭; 二指物色不純,“勿牛”即“物牛”,雜色牛也;三爲否定詞。殷商以後主要用作否定詞,或假借作事物之“物”。《説文》 以爲字象旗幟形,誤。

勿,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或體作
从刀,“刀” 旁以幾個小點表示滴血,“刎” 的初文。裘錫圭説,在文字發展的過程中,當一個字經常表示假借義或引申義之後,往往就在原字上加一個表意偏旁,即分化出一個以它作聲旁的形聲字來表示本義。這樣加上去的表意偏旁往往與原字的偏旁重復,如 “或” 與 “國”,“益” 與 “溢”,“勿” 與 “刎” 的關係就是這樣。“勿” 的本義是切斷、分割,故孳乳爲 “物”,含有區别、類别等義。卜辭或讀 “刎”,表示殺生以祭。或讀 “物”,指牛毛雜色。或借用作否定副詞。或説甲骨文 “物” 當是由 “勿” “牛”的合文演變而成。銘文或用作否定副詞,或讀 “物”,表示物件、事物。
楚簡帛文作,秦簡牘文作,後者爲古隸典型。

★常◎常


wù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刀,上边的几个斜点表示血滴,隶定为“勿”。本义表示割脖子,是“刎”的本字。(一说甲骨文2象拉动弓弦,使振动发声之形,本义表示拉弓振弦。)假借为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别”;又表示一般的否定,相当于“不”。
【辨析】
❶以“勿”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wù:物、芴∣hū:忽∣hú:囫∣hù:笏∣wěn:吻、刎。
❷勿/毋 这两个字都是表示禁止的副词,但“勿”后的动词不带宾语,“毋”后如果是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

(甲) (篆)
甲骨文为会意或指事,主体为“刀”,刀边有几点,像是用刀割下或削去的东西,本义当“不要”讲,引申为否定词,与“毋”音、义都相近,可通。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物(物质)
芴(有机化合物)
hu
阴平:忽(忽然)
惚(恍惚)
淴(淴浴)
唿(唿扇)
阳平:囫(囫囵吞枣)
去声: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可用以记事)
huō
锪(一种金属加工方法)
wěn
吻(吻合)
刎(刎颈之交)

;(wù)

旗名。《周禮》:“大夫、士建物。”“物”即“𣃦”之譌。

213.趣談“勿”字

勿,古代耕地的犁,“物”的本字,借爲否定:勿談、勿論。加“牛”爲“物”,指客觀存在的東西,萬事萬物。


甲骨文;金文;

[初文像牛拉的犁。由耒字加土粒構成。”《説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遊。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勿或從。”不確。勿,爲“物”本字。周人借爲“否定”。勿勿,有“匆忙”之意。
《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丈夫服役去遠方,叫我怎不把他想!)。勿,周人借爲“否定”。
《論語·顔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願意的事,也不施加給别人。)

*mjwət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偁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 , 勿或从㫃。 (九篇下)
不是旗形?

(wù)

,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凡勿之属皆从勿。,勿或从。”(文弗切)
甲骨文作。裘锡圭说,勿从刀,刀刃旁的小点代表所切割的东西,构意应是“分割、切断”,“刎”字初文。卜辞中“勿”被借为否定副词,相当于今天的“不”或“不要”。金文中“勿”作,用为否定词。胡小石《说文部首》中云:“勿实为事物之物本字,而今之物字原意为杂色牛。”[1]许慎说“勿”本为大夫和士所建旗帜,右笔象旗之柄,左边三笔似三条旗游,即飘带,飘带使用杂色的帛。“趣民”是召集百姓的意思,所以急速叫“勿勿”。
勿部只有一个属字“昜”,云:“开也。从日、一、勿。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强者众皃。”

(4画)

*

4画 勹部 〈书〉 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请~吸烟|切~上当。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