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决江疏河,洒沈澹灾,东归之於海,而天下永宁。」
颜师古注:「沈,深也。」
南朝 宋 鲍照《观漏赋》:「注沈穴而海漏,射悬涂而电飞。」
《南史・刘怀慰传》:「怀慰至郡,修城郭,安集居人,垦废田二百亩,决沉湖灌溉。」
4 谓程度深。
前蜀 韦庄《和元秀才别业书事》:「莫饮宜城酒,愁多醉易沈。」
元 陈普《鼓瑟》诗:「一曲更沈人已静,江头云挂绿嵯峨。」
5 分量重。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夫翬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人正低了头走,肩膀上行李又沉,走得满头大汗。」
杨朔《〈铁流〉的故事》:「你那到底是本什麽书,走到哪里背到哪里,也不嫌沉。」
6 指感觉沉重。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自家这一场腌臢病,病得来跷蹊。难服汤药,不停水米。不头沉,不脑热。」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二:「怪不得我这寒腿有点沉哩,看来那『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谚语要应点了!」
7 谓色泽深;阴暗。
《周礼・考工记・弓人》:「漆欲测,丝欲沈。」
宋 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秋中久雨晚晴》:「天沉四山黑,池涨百泉黄。」
8 指脸色变得阴沉。
茅盾《子夜》十一:「这老头儿沉下他那张青中带黑的脸孔,由着他那同伴唧唧哝哝地说,总不开口。」
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刘师傅的脸沉下来了。」
9 久远,时间长。
宋 王禹偁《谕交趾文》:「沈在有周,白雉来献,降及炎汉,铜柱高标。」参见「沈阴」、「沈雨」。
10 没入水中;沉没。
《诗・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沈载浮。」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爲舟则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宦海茫茫,穷官自缢;烽烟渺渺,兵舰先沈。」
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
11 古代祭川泽曰沉。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贾公彦疏:「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沈。」
《淮南子・说山训》:「尸祝斋戒以沈诸河。」
高诱注:「祀河曰沈。」参见「沈祠」。
12 降落,坠落。
唐 陈羽《湘女怨》诗:「九山沈白日,二女泣沧洲。」
前蜀 韦庄《河内别村业闲题》诗:「邻翁莫问伤时事,一曲高歌夕照沈。」
庐隐《海滨故人》一:「一霎眼那太阳已如狮子滚绣球般,打个转身沉向海底去了。」
杨朔《雪花飘在满洲》:「小卞的心往下一沉,头脑昏胀起来。」
13 沉沦;沦落。
晋 左思《咏史》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
唐 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我本玄元胄,禀华由上津;中迷鬼道乐,沈爲下土民。」
宋 叶适《应诏条奏六事》:「锢於朋党,沈於卑贱,老於岩穴,何不可者?」
14 低。低下。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皇天佑助,前沉後扬。」
15 低。俯下;垂下。
陈残云《香飘四季》第四章:「看一看横在河上的石桥上的行人,又沉下头来,悠然地联系到自己的村子。」
吴组缃《山洪》二:「把眼睛沉着,望在碓臼里。」
16 低沉;深沉。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
唐 卢纶《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越水风浪起,吴王歌管沈。」
明徐渭《肖甫诗序》:「於是其所爲诗,悉出乎理而主乎议。而性畅者其词亮,性郁者其词沈。」
清 谭嗣同《夜成》诗:「摊书兀兀了无睡,起听五更孤角沈。」
17 沉溺;沉迷。
《墨子・非命中》:「外之敺骋田猎毕弋,内沈於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
《战国策・赵策二》:「常民溺於习俗,学者沈於所闻。」
18 指沉浸。
丁玲《韦护》第二章九:「她们终日都沉於欢乐中。」
19 隐伏;隐没。
汉 扬雄《太玄・玄图》:「阴阳沈交,四时潜伏。」
范望注:「沈,犹隐也。」
金 元好问《山居杂诗》之四:「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吴梅村诗集中如《吊侯朝宗》《寄房师周芮公》诸作,凄酸激楚,自悔偷生,隐痛沈悲,殆难言喻。」
20 中医学脉象名。指脉搏隐伏不显。
《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至,其脉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脉法曰:沈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切脉》:「浮爲在表外感病,沉爲在里内伤端。」参见「沈脉」。
21 灭绝,消失。
汉 刘向《新序・杂事三》:「然则荆轲之沉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爲大王道哉!」
唐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诸国既皆入秦爲臣属,秦无所取利,上下相贼害,卒偾其国而沈其宗。」
《西游记》第八八回:「众鸟高楼万籁沉,诗人下榻罢哦吟。」
22 方言。谓听觉失灵。
老舍《四世同堂》十六:「四大妈的眼神儿差点事,可是耳朵并不沉。」
河北梆子《佘塘关》第四场:「亲公,山王耳沉了,未曾听见。」
23 水中污泥。
《庄子・达生》:「沈有履。」
陆德明释文:「司马本作『沈有漏』。云:沈,水污泥也。」
24 通「淫」。荒淫。
《管子・小匡》:「择其沈乱者而先政之。」
郭沫若等集校:「刘绩云:『《齐语》作「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安井衡云:『沈、淫古通用。』」
25 通「淫」。放纵,恣肆。参见「沈荡」。
26 通「湛」。清澈。
《淮南子・本经训》:「抑微灭瑕,霜文沈居。」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二》:「沈、湛古字通,载籍习见……湛居犹湛然,言其清澈也。」参见「沈晖」。
27 通「抌」。蛊惑;欺诈。
《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
周秉钧易解:「沈,通『抌』,告言不正以惑之也。」参见「沈疑」。
28 指沉香。参见「沈脑」、「沈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