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湘 xiānɡ ㄒ〡ㄤ 12画 水部9画 统一码:6E58 大五码:B4F0 国标扩:CFE6
1 水名。即湘江。
《楚辞・离骚》:「济沅 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汉 刘向《九叹・怨思》:「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参见「湘江」。 2 山名。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南至于江,登熊 湘。」 裴駰集解引《地理志》:「湘山,在长沙 益阳县。」 张守节正义:「湘山一名编山,在岳州 巴陵县南十八里也。」参见「湘山」。 3 湖南省的简称。
康有爲《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南方则自滇 黔之间,湘 粤之鄙,闽 徽江介之僻县,编竹爲屋,饲猪如人。」 4 通「鬺」。烹煮。《诗・召南・采苹》:「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毛传:「湘,亨也。」 朱熹集传:「湘,烹也。」 马瑞辰通释:「《韩诗》作『鬺』。《汉书・郊祀志》:『鬺亨上帝鬼神。』颜师古注引《韩诗》:『于以鬺之。』云『鬺,亨也』……毛公以『湘』爲『鬺』之假借,故训爲亨。」一说,爲澣濯。
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召南・采苹》:『于以湘之,维錡及釜。』朱注以湘训烹,非也,湘字从水,当是澣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