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 )
 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2729,西周早期 遂毛兩馬匹。 按: 造字意圖不明。或以爲布匹字古文,象布匹打卷之頭形。此處用作“馬匹” 。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叀(惠)乙且(祖) (弼)匹氒辟。 按: 弼匹,輔佐之意。
 單伯𪰖生鐘, 殷周金文集成82,西周晚期 逨匹之王。
 無㠱簋, 殷周金文集成4225, 西周晚期 王易(賜)無㠱馬 (四)匹。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8,戰國 方才(在)下立(位),不以匹夫爲坙(輕)。 按: 訛爲从厂从人。匹夫,平民男子。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21,戰國
匹疋★异◎常★常◎常
pǐ造字本义未详。一说表意,金文象一匹布叠成数层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匹”。本义表示布匹的长度单位,假借为单独的,由此引申为配偶、相配、比得上、量词(用于马、骡等)。俗字作“疋”。《异体字表》以“疋”为异体字。 【辨析】 ❶“匹”与“疋”不是等义异体字。“疋”又读shū,足、脚;又读yǎ,与“雅”同。 ❷台湾一般读pī。 匹 (pǐ)四丈也。从八、匚。八揲一匹。八亦聲。 *匹pjiet[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四丈也。 从匚、八。八揲一匹。八亦聲。(十二篇下) 可能是捆卷之布匹形狀。 匹疋pǐ(4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疋仅在作量词用时是 “匹”的异体; 表示 “比得上”“相当” “单独” “单个儿”等义时,“匹” 没有异体。匹里面是儿,不是八。 *匹1〔疋〕pǐ4画 匚部 量词。用于计量整卷的布帛等织物。古代以四十尺为一匹,现在则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一~布|两~绸子。
*匹2pǐ (1) 量词。用于马、骡等: 三~马。 (2) 单独: ~夫|~马单枪。 (3) 相当;比得上;相配: ~配|~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