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蟹不如一蟹
旧题宋 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於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於後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後因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
金 王若虚《文辨二》:「晏殊以爲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蟹不如一蟹。」 明 沈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爲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