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南北書派論 |
释义 | 南北書派論南川縣主墓誌 (局部) 清阮元之書論專著。是時考證學勃興,書學受其影響,逐步形成尊重金石文之氣氛。十八世紀末,畢秋帆、桂米谷、黄小松、孫淵如、錢梅溪、陳曼生、張叔未諸家相繼崛起,碑學大興。碩儒阮元名世後,提倡書分南北之 “南北書派論”,抑崇帖之 “南派”,揚尊碑之 “北派”,論斷後者以中原書道為正派。此乃曠古新說,速捲清代書壇,書法風尚為之一變。其主要著述有《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二篇,輯入 《研經室集》 三集卷一。 繪畫早有南、北之别,而 “書法南北論”則始於阮氏。依其所見,自魏鍾繇、衛瓘迄西晉末,書無南、北之别。西晉亡 (616)。王導携鍾繇 <宣示表>南渡,成為江南書派之祖,遂生 “南派”。“南派”經劉宋、齊梁、陳,進入隋朝,其間有王羲之、王獻之、王僧虔等大家。“北派”經趙、燕、後魏、北齊、北周,進入隋朝,其間崔悦、廬諶、高遒、沈馥、姚元標、趙文深諸家輩出。南北兩朝統一為隋,書法南北混存,“南派”有釋智永等,“北派”有丁道護、房彦謙等,以北方系之“北派”占優勢。至初唐,“北派”有歐陽詢、褚遂良等,“南派”有虞世南等,兩派共存。太宗(李世民)酷好王羲之書,竟至狂熱之地步,故 “南派”書風大行中原,“北派”顯著衰退,但學書者尚多習碑碣,少習縑楮,據褚遂良、李北海、蘇靈芝等碑刻足以概之。至宋,大勢一變,出現極多翻刻法帖之集帖,如《閣帖》、《潭帖》等,而碑碣被没於山河岱麓、廢寺荒墳間,殆銷聲匿迹,“北派”書法一蹶不振。明代亦然。入清,依既往刻帖輾轉摩勒,不可究詰,屢經翻刻,已失古人真面目,所謂漢帝、秦臣之迹,俱係偽托,不足以信。而碑乃直接書丹於石,僅次真迹一疇,與刻帖不可同日而語,遂生 “抑帖揚碑論”。要之,“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戲墨弄筆,减筆至不可識; “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書風質樸,勁正遒秀,承守漢法。以上者,為阮元所謂“南北書論”、“北碑南帖論”之概要。其見清新卓拔,議論得當,風靡一世。但於 “北派”與北碑、“南派”與南帖之關係,尚不明確,有粗雜之處,不堪稱確論。其先有鄧石如,與金石碑碣起卧十數年,以篆、分作今隸、行草,自創體勢,作品足見“碑派”面目,人仰為“碑學”之鼻祖。其高弟包世臣著 《藝舟雙楫》。師承所說,發展為 “南北書派論”。 阮氏之說,至今未得公認。學者多以為書作不可概分南北,碑與帖難品甲乙,俱應珍重。近代碑學者亦研究法帖,卓見成效,遂生“法帖學”之目。使書法溶會南北之長,廣開天地。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