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簋, 殷周金文集成4322, 西周中期
衣(卒)博(搏), 無𪾡于身。

師㝨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3, 西周晚期
淮尸(夷)(舊)我𪽾畮臣。 今敢(薄)氒眾叚, 反氒工吏, 弗𨒪(蹟)我東(國)。

子犯編鐘,故宫文物月刊13卷1期,春秋中期
子犯及晉公率西之六師博(搏)伐楚荆。

古璽彙編1837,戰國
事(史)博。

古陶文彙編5.364,戰國
博昌居貲。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尊而不驕,共(恭)也。共(恭)而博交,禮也。

郃陽令曹全碑陰,東漢
徵博士李儒文優五百。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寬裕博敏,孝友恭順。

段濟墓誌,隋
席皮留犢之譽,無媿胡威; 褰帷按部之明,豈慙朱博。

石臺孝經,唐
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説文》: “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
許慎以“从十从尃”釋“博”, 不確。 西周中期簋“博”左邊象盾形, 字从“毌” ,非从“十” 。“毌”形後來逐漸演變成一横一豎交叉的“十”字。右旁“尃”當爲聲旁。“博”的本義是“搏鬥”,如子犯編鐘 “博伐楚荆”。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搏”。許慎所釋“大通也”,即“廣大,博通”,應該是 “博”的假借義,這個意義沿用至今。唐代石臺孝經: “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博(搏),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从干,尃聲。卜辭或以 “尃”爲 “搏”,“尃”增 “干”爲意符,則爲形聲兼會意。金文第一、二字形沿襲甲骨文。第三字形意符作 “戈”,“干” “戈” 皆爲武器,表意相同。第四字形从盾,从盾、从干、从戈表意相同。金文 “盾”作,後訛變作“十”字形,故第五字形从十字形。本爲古 “搏”字,後世或假借爲博大之 “博”,遂與 “搏”分爲二字。卜辭、銘文或讀爲 “搏”。提示: 甲骨文 “專”作,與 “尃”爲二事。又,“盾”形訛變爲 “十”字形的還有 “古” “戎”等字,如果不參照其他字形,單看从十,就必然茫然無解。又,《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無 “搏”字, 説卜辭以 “尃”爲 “搏”,而於 “博”下收字。《新金文編》以从干、从戈者列於 “搏”字條下,从十字形者列於 “博”字條下。上述現象在古文字字書、詞書中普遍存在,雖各有理據,也多有難處,但終令讀者迷茫,更難得會通,盼望改進。參見076.盾字條。

★常◎常


bó表意,从十从尃(fū),十为最大的个位数字,尃指分布,本义表示大,引申为多、广泛、通晓、得到等。

(bó)

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亦聲。

[十(意符)+尃(聲符)→博(《説文》:“博,大通也。從十,從尃。尃,布也。”博,多,廣,大〈廣博。淵博。博學。博覽。博愛。博物〉;知道得多〈博古〉。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博奕。賭博〉。)]
[戰國] 孔伋《中庸·第二十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廣博地學習,周詳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踏實地踐行。)
[西漢] 司馬遷《史記·鄭世家》:“善,博物君子也!”(〈子産〉你好,你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君子。)

(12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大,广” “通晓”的意思时,“愽”是“博”的异体; 表示 “换取”义,作姓氏用时,“博”没有异体。左边是一横一竖的 “ ”, 不是忄。 右上的甫,第三笔是横折,不带钩。甫,位于字或部件上边时,第三笔由带钩变成不带钩; 中间两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右下的寸,末笔是侧点,不是提。

*1〔愽〕

12画 十部 
(1) 大;宽广: ~大|宽衣~带。
(2) 丰富;众多: ~学|渊~|地大物~。
(3) 通晓: ~古通今。


*2


(1) 取得: ~取|~得同情|聊~一笑。
(2) 古代的一种棋戏。泛指赌博: ~弈(yì)|~徒。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