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烧纸
1 亦作「烧纸钱」。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
宋 俞文豹《吹剑录》:「唐 王璵传:『汉以来,丧葬皆瘗钱。後世俚俗稍以纸代钱爲鬼事。』……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宋 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诗之二:「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瑜令捉至江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蔡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爷头七,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 巴金《家》二九:「你给鸣凤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一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 巴金《家》二九:「他默默地看着她烧纸钱,并不眨眼睛。」 2 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
《水浒传》第十五回:「次日天晓,去後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 老舍《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孙七点上香烛,焚化烧纸,他自己给小崔穿上衣裤。」 3 引火用的纸卷。
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刚二﹞便从腰里掏出一卷粗装烧纸,借了老祖父烟斗的余火燃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