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沙¹
释义 沙¹ shā ㄕㄚ
《广韵》所加切,平麻,生。
7画 水部4画 统一码:6C99 大五码:A846 国标扩:C9B3
1 水旁地;滩。
《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孔颖达疏:「沙是水傍之地。」
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系缆怜沙静,垂纶爱岸平。」
杨万里《出横山江口》诗:「县近瞻双塔,洲横隔一沙。」
2 指水边可耕之地。
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时有沙户祈春蚕」自注:「人谓水中可田者爲沙。」
杨慎《丹铅总录・地理・沙田》:「水边地可耕曰沙。金陵白沙徽州锦沙长风沙秦塞穆护沙。」
3 指沙洲。
《元史・地理志二・扬州路》:「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之沙洲, 建炎间有昇州 句容县 姓者,因避兵於沙上,其後稍有人居焉,遂称姚刘沙。」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实初,家於,爲一沙之首户。」
4 细小的石粒。
《墨子・备梯》:「城上繁下矢、石、沙、炭以雨之,薪、水、火、汤以济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夜令人爲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
黄景仁《白沙岭》诗:「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但碾石成沙,难平山作地。」
韦君宜《忆西榆林》:「人们耳朵里灌的是沙,嘴里嚼的是沙,出来的汗,几乎都要冻成冰。」
5 指形状像沙的东西。
如:豆沙;铁沙。
6 沙漠;流沙。
南朝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踰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陆游《小出塞曲》:「度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
何景明《胡人猎图歌》:「边沙萧萧天北风,高林昼屯鞍马雄。」
7 指用含有较粗沙粒的陶土制的(器皿)。
陆羽《茶经・器》:「热盂以贮热水,或瓷,或沙。受二升。」参见「沙锅」、「沙罐」。
8 淘汰;挑拣。
《晋书・孙绰传》:「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後。』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参见「沙汰」。
9 指某些食物因过度熟烂而变得松散。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皁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如:西瓜瓤子沙了。
10 泛指颗粒松散若沙状。参见「沙糖」。
11 特指蚕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蚕》:「蚕之屎曰沙,皮曰蜕,瓮曰茧。」
12 粗糙。
方以智《物理小识・草木类上》:「糙叶树……叶沙,磨器细於木贼。猎梅叶亦沙,可用。」参见「沙涩」、「沙钱」。
13 粗野;粗俗。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某沙於心,不沙於面;君侯沙於面而不沙於心。」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又尝戏马遵,旧日沙而不哨,如今哨而不沙。」
杨立斋《哨遍》套曲:「又有个员外村,有个商贾沙。」
14 语气助词。相当於「啊」、「吧」。也写作「唦」。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摺:「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
石德玉《曲江池》第一摺:「不因你个小名儿沙他怎肯误入桃源!」
洪昇《长生殿・絮阁》:「[生]寡人那有此意。[旦]既不沙,怎得那一斛珍珠去慰寂寥!」
15 木名。参见「沙木」。
16 古时以小数点以下第八位,即万万分之一的数位叫「沙」。见 谢察微《算经》。
17 长沙
《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投理既迫,如愿亦愆。」
李善注:「《汉书》曰:『贾谊以谪居长沙。』」
18 雌性牲畜。参见「沙牛」、「沙犀」。
19 「纱」的本字。
《周礼・天官・内司服》:「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孙诒让正义:「沙、纱,古今字。」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王引之《经义述闻・大戴礼记上》:「家大人曰:『沙,即今之纱字,非泥沙之沙也。』……古无纱字,故借沙爲之。」
20 同「砂」。
《文选・左思〈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
刘逵注:「涪陵丹兴二县出丹砂。」参见「沙版」、「沙堂」。
21 通「蹝」。拖鞋。
马王堆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谓燕王章》:「反,归 北, 之所利也。并立三王, 之所愿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愿, 之弃,说(脱)沙也。」注:「沙字与蹝字音同通用。蹝,拖鞋。」
22 参见「沙锣」。
23 姓。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