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炬 jù ㄐㄩˋ 《广韵》其吕切,上语,群。 9画 火部5画 统一码:70AC 大五码:ACB2 国标扩:BEE6
1 火把。
汉 王充《论衡・感虚》:「使在地之火,附一把炬,人从旁射之,虽中,安能灭之?」 《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折松爲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工具。」 宋 范成大《照田蚕行》:「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 清 李渔《巧团圆・梦讯》:「放出眼光如炬,验其中真假,好辨盈虚。」参见「炬火」。 2 指烛。
南朝 梁简文帝《对烛赋》:「绿炬怀翠,朱蜡含丹。」 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明 唐顺之《赠宜兴令冯少虚序》:「﹝冯令﹞率常以星出,以星入,然炬而後视邑事。」 3 点燃;焚烧。
《史记・田单列传》:「牛尾炬火,光明炫耀。」 唐 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冷眼观》第八回:「可惜禁烟是一宗善政,只因有奸邪在内,忠臣不能成功於外,致被英将义律所卖,卒至圆明园一炬。」 4 量词。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五六百炬者。」 前蜀 韦庄《南邻公子》诗:「南邻公子夜归声,数炬银灯隔竹明。」 宋 王谠《唐语林・文学》:「宣宗将命令狐綯爲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对,尽蜡烛一炬方许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