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玉簪 亦作「玉篸」。
1 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
《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後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 李爱山《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当当菱花镜碎玉簪折。」 2 借指美人。
清 陈维崧《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个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3 比喻山峰。语出唐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 范成大《赠赵廉州》诗:「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4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宋 陆游《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爲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太湖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