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87正,戰國至秦 春三月庚辰可以筑(築)羊卷(圈),即入之,羊必千。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56,西漢卷。 按: 爲地名。
 漢印文字徵 卷丞之印。
 孟孝琚碑,東漢 廣,四歲失母,十二隨官,受韓詩兼通孝經二卷。
 丘哲墓誌,北魏 行質名華,如榮若卷。
 元鑒妃吐谷渾氏墓誌,北魏 錦衾晦卷,褒扁明舒。
 雲門寺法懃塔銘,北齊 懷方擬物, 伺𢴰(機)情而卷舒;袳(移)耶㢡(獎)正, 駕風儀而偃草。
 司馬遵業墓誌,北齊 或舒或卷,有實有聲。
 西門豹祠堂碑陽,北齊 蔽雲自卷。
 杜君妻鄭善妃墓誌,隋 風卷丹旈。
 崔沔墓誌陰,唐 註老子《道德經》 ,文集三十卷。
 蓋暢墓誌,唐 著道統十卷。 《説文》: “卷, 厀曲也。 从卪𢍏聲。 ”
卷捲★繁◎常★常◎常
卷,形声,小篆1从卪(jié), .jpg) (juàn)声,卪指关节,本义读quán,膝部弯曲处,引申为弯曲(后作“蜷”);又读juǎn,引申为弯曲、把片状东西弯曲裹成圆桶形或半圆形、强力裹挟或掀起、成卷的东西等;又读juàn,引申为书本、案卷、试卷、量词(用于书的一部分)等。捲,形声,从手,卷声,收卷。《简化字表》把“捲”简作“卷”,采用本字。 【辨析】 ❶“卷”与“捲”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卷”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uɑn,但声调和声母不同。juǎn:锩∣juàn:倦、圈∣quān:圈∣quán:蜷、鬈∣quǎn:绻。 ❸卷/拳 “卷”指膝部弯曲,“拳”指手掌卷曲,这两个字音义相近,是同源字。 【构词】 卷起(卷起∕捲起)∣蛋卷(蛋卷)∣画卷(畫卷)∣试卷(試卷) 卷·卷juǎn会意字,小篆为一个蜷曲着身子的人,两手扒开野草,察看野兽的足迹。本义为弯曲。《正讹》:“膝曲也。”引申为舒卷的“卷”。古代的竹简,用绳或牛筋串起来卷成捆,以利堆积。古代的试卷,也是卷成圆筒,以利密封。舒,展开。舒、卷互为反义词。作声符兼表意生成的字有: juan 阴平:圈(圈养) 上声:锩(刀剑的刃卷曲) 去声:倦(疲倦) 眷(眷属) 圈(猪圈) quan 阴平:圈(环也,圆也。“呼拉圈”) 弮(弩弓) 棬(曲木做的饮器) 阳平:蜷(蜷缩) 惓(惓惓,恳切诚挚) 拳(拳曲) 鬈(头发卷曲) 上声:绻(缱绻) 去声:券(债券;另读xuàn,拱券) 相关链接
(篆·豢) 小篆“豢”字以“豕”为形,以“番”(省)为声。廾,表示人工喂养。“誊”字中的“卷”是“朕”(关)的变形。现整合为一。 108.趣談“卷”字卷,古文中“釆(biàn)”表示脚,“廾(gǒng)”表示雙手捧物的樣子,手脚可以捲曲;“卩(jié)”表示跪跽的人體,跪跽時人體必須捲曲,三個字素都表示“捲曲”這個概念,所以“卷”是“捲”本字。
卷 金文; 篆juàn[龹(拳省聲)+⺋(人的跽跪形,引申爲彎曲意符)→卷(《説文》:“厀曲也。從卪,龹聲。”卷,將東西彎曲裹成圓筒形。如:行李卷〈名詞〉,卷行李〈動詞〉。古代書籍由竹簡、木牘用繩編纂成冊,閱後多卷成“軸”,稱爲“一卷”。今稱一卷,實際指書的一部分,如第一卷。又指試卷,因爲考試須保密,試題紙常“卷起密封”,當場開卷。卷原指“曲膝”,後泛指一切“捲曲”。手卷起爲拳。“卷”“拳”音近意通〈王力語〉。)]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心非草席,怎可任意卷。) [戰國] 孔伋《中庸·第二十六章》:“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談到那山,不過是些拳頭大小的石塊,可是談到它的廣大,草木長在上面,禽獸住在那裏,寶物藏在那裏。) 卷 (8画) ❶juǎn(捲) ❷juàn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读juǎn时,“卷” 的繁体是“捲”; 读juàn时,“卷” 没有繁体。上面是一侧点、一撇,旧字形是一撇、一侧点; 捺与第二个横相接、上不出头,旧字形相交、上出头。 下面是, 不要错写成巳、己或已。 *卷(捲)juǎn8画 卩部 (1) 把东西弯转成圆筒形:~帘子|~铺盖|~起裤腿|烙饼~大葱。 (2) 某种较大的力量把东西掀起或裹住:~入旋涡|大风~着雪花|汽车~起黄尘。 (3) (~儿)裹成圆筒形的东西:烟~儿|纸~儿。 (4) (~儿)量词。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两~儿纸|一~儿铺盖。 (5) 〈方〉 责骂;讥讽:我~了他一顿。 另见juàn(206页)。
*卷juàn8画 卩部 (1) 成本或成轴的书画:~帙|画~|手~|开~有益。 (2) 量词。一部书的一部分:读万~书|全书分三~。 (3) (~儿)考卷;考试写试题及答案用的纸:交~|答~。 (4) 存档的文件:~宗|查~。 另见juǎn(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