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取¹
释义 取¹  ㄑㄩˇ
《广韵》七庾切,上麌,清。
《广韵》仓苟切,上厚,清。
8画 又部6画 耳部2画 统一码:53D6 大五码:A8FA 国标扩:C8A1
1 (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注:「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
2 称斩获敌人的首级爲取。
苏轼《阳关词・赠张继愿》:「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3 拿。
《书・召诰》:「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
韩愈《元和圣德诗》:「开库啗士,曰随所取。」
曹禺《日出》第一幕:「竹均,我的行李你怎麽敢随便就取出来了。」
4 收受;索取。
《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贵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5 容易地征服别国或打败敌军。
《左传・襄公十三年》:「师救,遂取之。凡书『取』,言易也。」
《左传・庄公十一年》:「覆而败之,曰取某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蒙骜,取十三城。」
赵翼《廿二史札记・欧史书法谨严》:「攻战得地……易得曰取,如张全义河阳是也。」
6 泛指夺得。
韩愈《曹成王碑》:「大小之战,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县。」
7 捕捉;捉拿。
《诗・豳风・七月》:「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新唐书・权怀恩传》:「赏罚明,见恶辄取。」
高克礼《雁儿落过得胜令》曲:「碜可可海誓山盟,缕带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大汉指定回风道:『取了此人,献大王去。』」
8 迎接。
袁康《越绝书・越绝吴内传》:「於是鲍叔牙还师之,取小白,立爲君。」
韩愈《祭十二郎文》:「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龙溪不来,已定差人来取家小上京去。」
9 邀请;召唤。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阿保机﹞又曰:『我儿既没,理当取我商量,新天子安得自立。』」
《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後哲宗登基,取学士回朝,除做临安府太守。」
《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郡王﹞随即差人去灵隐寺可常和尚来。」
10 求。
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盛衰无常,唯爱所丁。」
袁宏道《经太华》诗:「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
11 招致;遭到。
《晏子春秋・内杂下十》:「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国语・晋语六》:「夫宣子,尽谏於 ,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
杜甫《上水遣怀》诗:「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
12 得到。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锺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那里取潘安般俊俏容仪?」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三月东岳庙》:「各庙游人了香愿毕,於长松密柳之下取醉而归。」
13 引申爲达到目的。
封演《封氏闻见记・解纷》:「熊曜)欲解其事,乃令曹官请假而权判司法。及告事人至,置之县狱。就加抚慰,供其酒馔。夜深,屏人与语,告以情事,欲令逃匿。其人初致前郤;见有必取之色,虑不免,遂许之。」
14 采取;选拔。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後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曾巩《本朝政要策・任将》:「取董遵诲於仇雠,取姚内斌於俘虏,皆用之不惑。」
毛泽东《关於「三反」「五反」的斗争》一:「对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
15 听从。
《史记・匈奴列传》:「冒顿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 兵又不来,疑其与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
《敦煌变文集・舜子变》:「取母语,相别行至山中。」
16 任凭。
叶适《建会昌桥》诗:「幸无车马妨来往,买断寒蔬取意挑。」
《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妪曰:『取郎君自便。』」
17 依托,凭藉。
《易・系辞下》:「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王弼注:「相取,犹相资也。」
18 治理。
《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河上公注:「取,治也。」
《荀子・王制》:「成侯 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二》:「此取字,亦当训治。取民,言治民也。」
19 副词。表示范围,相当於「才」、「仅」。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史记・酷吏列传》:「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於。」
20 助词。表动态。犹「得」。
杜甫《酬韦韶州见寄》诗:「虽无南过雁,看取北来鱼。」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21 助词。表动态。犹「着」。
李白《短歌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苏轼《雨中花慢》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22 取妻。後多作「娶」。
《周易・咸》:「咸,亨利贞,取女,吉。」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后生太子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爲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逊﹞取妻氏,生子李彦青。」
23 通「聚」。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於萑苻之泽。」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取,读爲聚。」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内取兹谓禽。」
颜师古注:「取,如《礼记》『聚麀』之聚。」
《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晋文公以朝王之举,播告诸侯,俱约冬十月朔,於地取齐。」
24 通「邹」。春秋诸侯国名,与相邻。
《韩非子・难三》:「且此亡王之俗, 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陈奇猷集释:「太田方曰:『井子章曰:取、邹音通。』是。」
25 姓。淳熙进士取希作取应宗。见《正字通》。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