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淩 línɡ ㄌ〡ㄥˊ 《广韵》力膺切,平蒸,来。 11画 水部8画 统一码:6DE9 大五码:D5E6 国标扩:9C52
1 乘。
《楚辞・九章・哀郢》:「淩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王逸注:「淩,乘也。」 明 袁宗道《过黄河》诗:「一叶淩浩渺,沸波溅其上。」 2 越过;超越;升登。
《吕氏春秋・论威》:「虽有江 河之险则淩之。」 高诱注:「淩,越也。」 晋 木华《海赋》:「飞骏鼓楫,泛海淩山。」 唐 刘长卿《送路少府使东京便应制举》诗:「五言淩《白雪》,六翮向青云。」 清 魏源《〈书古微〉例言上》:「自非我国家经学昌明,轹唐淩宋,何以有是?」 3 侵犯;欺侮。
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故善难者,徵之使还;不善难者,淩而激之。」 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忠謇离退,奸凶得志,邪流溢而不可遏也,伪涂辟而不可杜也,以臻乎淩上替下,盗贼多有。」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孟连欺古利宴孤弱,淩之。」 4 冒着。
晋 孙绰《登天台山赋》:「八桂森挺以淩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军夫接递常以一二千计,淩冒风雨,送往迎来,艰苦万状。」 清 顾炎武《颜神山中见橘》诗:「黄苞绿叶似荆南,立雪淩寒性自甘。」 清 魏源《行路难》诗之八:「淩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5 冰;积冰。
马王堆 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涣呵其若淩泽。」 唐 贾岛《冬夜》诗:「淩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 清 王士禛《淮上寄汪苕文金陵》诗:「黄河水淩高十丈,雪花如笠朔风吹。」 6 衰落。
清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谢之淮词》:「声音之道,与世递迁,执今乐以合古词,终不免宫淩羽替。」参见「淩替」。 7 纷,杂。参见「淩杂」、「淩乱」。
8 迫近。参见「淩晨」。
9 战栗。
10 姓。三国 吴有淩统。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