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滞¹
释义 滞¹ zhì ㄓˋ
《广韵》直例切,去祭,澄。
14画 水部11画 统一码:6EEF 大五码:BAA2 国标扩:9CFE
亦作「蹛²」。
1 积聚;凝结;积压。
《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谓滞货不售者,官爲居之。」
曹摅《思友人》诗:「情随玄阴滞,心与回飙俱。」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则吏爲敛之,以待不时而买者。」
2 指积压的事物。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官人爲官清正,单吃德化县中一口水。又且听讼明决,雪冤理滞,果然政简刑清,民安盗息。」
3 静止;停止。
《淮南子・原道训》:「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
张华《鹪鹩赋》:「栖无所滞,游无所盘。」
姜夔《续书谱》:「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欲不滞,滞则不遒。」
4 逗留;耽搁。
三国 曹丕《杂诗》之二:「 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石崇《思归叹》:「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前蜀 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景耀月《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诗之七:「欲滞临风棹,奄忽逝若飙。」
5 久,长期。
枚乘《七发》:「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懑,酲醲病酒之徒哉!」
薛逢《长安夜雨》诗:「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参见「滞积」。
6 局限;拘泥;固执。
《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说诱甘言,怀宝小惠,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吕坤《别尔赡书》:「故良知不滞於见闻,而亦不离於见闻。」
7 迟缓;迟钝。
《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後出昼,是何濡滞也。」
陆机《爲顾彦先赠妇》诗:「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
《金史・宗尹传》:「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
叶圣陶《夜》:「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见得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8 滞涩,阻碍,不流畅。
《文选・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
李善注引高诱曰:「郁滞,不通也。」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亦与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
《艺文类聚》卷七八引南朝 陶弘景《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众法共通,无碍无滞。」
王君玉《国老谈苑》:「太宗一日写书,笔滞,思欲涤砚中宿墨。」
周亮工《题许明介〈急就帖〉》:「﹝旧传淳化木本﹞爲字重而不滞,与石刻异。」
9 指不舒展。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及看公面上气色有滞,当有忧虞。」
10 疑难,不易通晓。
《後汉书・儒林传下・谢该》:「河东乐详条《左氏》疑滞数十事以问,皆爲通解之。」
《魏书・李琰之传》:「安丰 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爲不及也。」
11 指扞格不通。
范宁《〈春秋谷梁传解〉序》:「经以必当爲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
南朝 慧皎《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自大法东被,始於 ,涉历 ,经论渐多,而 所出,多滞文格义。」
12 遗落,遗漏。
《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孔颖达疏:「彼处有遗余之秉把,此处有滞漏之禾穗。」
苏轼《省试策问》之二:「昔常衮当国,虽尽公守法,而贤愚同滞,天下讥之。」
13 废,废置不用。
《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久而不振,生乃不殖。」
韦昭注:「滞,废也。」
三国 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今形象着明,有数者,犹尚滞之。」
《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李善注引韦昭曰:「滞,废也。」
14 指废置不用的人。
《左传・成公十八年》:「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