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犀渠
1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山海经・中山经》:「﹝厘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袁珂校注引郝懿行曰:「犀渠,盖犀牛之属也。」 2 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注:「犀渠,楯也。」 南朝 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云台之仗。」 3 犀甲。
《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李周翰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 唐 皎然《相和歌辞・从军行》:「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4 借指战士或戎事。
宋 杨万里《晚立普明寺门时已过立春去除夕三日尔将归有叹》诗:「边头犀渠未晏眠,天不雨粟地流钱。」 明 皇甫汸《从军行寄赠杨用修》:「被命事犀渠,差胜下蚕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