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犇 |
释义 | 犇1bēn[《广韵》博昆切,平魂,帮。] 「奔」的古字。 1群牛受惊奔跑。 《玉篇·牛部》:「犇,牛惊。」 《正字通·牛部》:「犇,牛骇群走也。」 明高启《吴越纪游·登凤凰山寻故宫遗迹》诗:「江潮正东来,朝夕似犇响。」 2急走;奔跑。 《墨子·明鬼下》:「郑穆公见之,乃恐惧犇。」 汉刘向《九叹·离世》:「舆中涂以回畔兮,驷马惊而横犇。」犇,一本作「奔」。 宋陆游《太息》诗:「脱兔截道犇,穷狖上树啼。」 明宋濂《义乌方府君墓志铭》:「一儿俯身攀藕花,忽堕水中,群儿皆惊犇。」 3逃亡;投奔。 《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犇陈。」 《韩非子·难四》:「鲁阳虎欲攻三桓,不尅而犇齐,景公礼之。」 《史记·宋微子世家》:「楚平王太子建来犇,见诸华氏相攻乱,建去如郑。」 4私奔。旧指女子私自归奔所锺情的人。 《晏子春秋·谏下二》:「婴其淫於色乎?何爲老而见犇?」张纯一校注引孙星衍曰:「见犇,见淫奔也。」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一》:「今仆托国主民,而女欲犇仆,仆必色见而行无廉也。」汉刘向《列女传·齐伤槐女》作「奔」。 5形容剽悍;凶狠。 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包管你病羊儿犇似虎彪,困鱼儿脱了钓钩。」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念经处不放闲,闲管处手段犇。」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