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史惟則 |
释义 | 史惟則(唐) 廣陵人。名浩,字惟則,以字行,一字天問。天寳年間 (742—755)拜伊闕尉,為集賢院待制,繼任殿中侍御史。惟則工書,善篆、隸、飛白,與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并為“唐世分隸四大家”。《書小史》曰:“惟則工八分,頗近鍾 (繇)書。發筆方廣,字形峻美,亦為時所重。尤善篆、隸、飛白。”明陶宗儀 《書史會要》曰:“惟則八分、籀、篆,如王公大人,進退有度。”王世貞云: “惟則 <大智禪師碑>行筆絶類 <太山銘>,而縝密過之。”《寳刻類編》舉載其書作多達三十四種,注重如此。惜多亡佚,今但見 <大智禪師碑〉(開元二十四年刻736)、<李楷洛碑>(大曆四年刻769)、(龍角山玄元宫碑) (開元十六年刻728) 數種。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