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司后 (居) 多生优育者尊
释义

司后 (居) 多生优育者尊

候一词,原出于司后二字,后来由于“司” 与 “后” 拉大了距离,造字者才将“后” 改作恰到好处的 “候” 字来。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文明现象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一种进化的同时又是另一种的退化。在旧中国,封建意识认为女性似乎是个不祥的主儿,打谷场上妇女是绝对不可进入的,假如不意猝入,粮食是一定要少打的,哪怕是自己的妻女与母亲,也准会受到莫名的责备。妇女产育婴儿,月子的产房,男人是绝对不可进入的,假如哪位男子大丈夫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据说他定会接受驱之不散的晦气与败走麦城的厄运。进入赌场前洗过手的赌徒,是绝对不答女性问话的,假如哪位女性一味地不识事务,据说是要遭受恼怒者的痛斥。可是,当你把时间的大钟倒拨到五六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情况就与它后来的“文明”现象大相径庭。年轻的朋友不相信吗?我们可以从司后二字的造出及其构形造意去寻找证明。


司与后,大约是同时由标意生育的“毓”字衍生而来的、左右相背的两个寓意相近的会意字。
甲骨文一款的字形,是个被简化了的毓字,从女从倒子,“女”的臀下坠于一头朝下的“子”,为象形兼会意字,其形象可以会为妇人生子。不是吗?一个女人双手辱膝,采取蹲踞体态,把一位用力生子的产妇神情勾勒得活生活现。后来就演变为钟灵毓秀的毓字。二款的字形,也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一位蹲踞的妇人,臀下生出一横卧的“子”,这就是后来演变为虎踞龙蟠的踞字。甲骨文三款的“司”与四款的“后”,都是在饱含生育蕴意的毓、踞基础之上进行了抽象化处理而概括造出的两个字。
后,从倒匕,从口,口也声,为形声兼会意字。在汉字王国里,匕是女性的标意,有时也是女阴的标音与标意,在这里匕为意会中的产门。口既为声符,也是形符,在古人的意念里,人与口、子与口是一回事,匕下之口,是生人的标意,“后”给部落群体添丁增口是立功受宠的大喜事。在母系社会里,妇女的多生优育是会普遍受到社会敬重的,而真正能够称得上“后”的是那些德育双馨的始母,她们同时又是部落群体以多生而获取的最高首领。“后”本是母系社会女性生殖崇拜时期女性酋长头上的一顶桂冠,到了父系社会男性生殖崇拜时期,男性氏族部落的首领便又将这顶桂冠抢了过去戴在自己的头上,周人的始祖称后稷,夏禹的儿子称夏后启。“后”在商代以前一般是对部落女性酋长和某些男性君主以及先妣的至高尊称。殷卜“贞,唯龚后蚩帚好”。龚后就是指母家姓龚的先妣;“癸卯卜,今日后,四羌用。七月”。是说以四个羌人为牺牲,祭祀某先妣。到周秦以后,移指帝王活着的正妻,后来也指男性的君主,故《说文》:“后,继体君也。”后,这顶英雄母亲的桂冠,在进入父系社会以后,曾一度被男姓君主夺去,到了周秦时虽然归还于妇,但却是君主老婆的指称,其值大跌。而如今,自“後”废“后”兴以来,这“后”正如造它之初的那副形象,一直张着漏斗式的大口,从此不再给人带来美感,也失去了当年的那种威仪,而且再也就推不到前台来了。后字,金、篆、楷,其形一脉相承。
后字的本意是妇人生子,是多生优育者的尊称,它的生殖蕴意十分丰富,是母系生殖崇拜时期的产物。后土一词,词书释为地神或土神,又说共工的儿子曰句龙为后土,其实就其后土的本意是指饮食男女,因为“土”本是男姓符号。所谓“皇天后土”即天上人间,或说天地之间,金代元好问的《述怀》诗句: “姓名不到中兴历,付与皇天后土知”所表达的便是这个意境。今在陕西韩城市西原村有玉皇后土庙,创建之时无缘考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后来人们虽然将帝王的母亲称太后,她也没有像母系族落酋长那么大的权威;将帝王的祖母称太皇太后,她也没有像后稷、夏后那样的声望。而且,“后”越到后来情况就越不景气,从它所组构的汉字看,如垢、诟、姤、逅、茩等,就没有一个能与它原来的身份相匹敌,特别是自“後”脱胎于“后”以后,它那个当年叱咤风云的威风劲儿就再也看不到了。
古人造“司”字,其构思相当奇妙,像挑牛皮影的前手,顺手将“后”来了个向后转,赋予它的蕴意当然与生殖有关。造字者给“司”的职责大致有以下七点:
一是产育前后的“后”,需要有人守候观察等待时机,常言“人生人,吓死人”,不得有半点的疏忽。后来增加形符,便演绎出从人从司,司也声的形声“伺”。
二是“后”产子以后,需要有人服侍、伺候,故伺也作侍意,而伺与侍的微妙区别在于伺为守候是伺候,侍为陪伴是服侍。
三是“后”在产期需要有人施食,后遂造出从食从司,司也声的形声字“饲”。
四是 “后” 作为英雄母亲、部落酋长或君主,至高无上,需要很多人管理她身边的事,于是司的执掌之意便应运而生。古代封建王朝设置的诸如司寇、司空、司徒、司马、司户等爵位,都是朝廷各管一部一局的要员。
五是“后”的生殖之义与尊贵之理以及至高的位置与至尊的威仪,随着文明的进化和时代的变迁,需要“司” 以理性的固化,遂造出了从示从司,司也声的形声字“祠”。祠是古代在宗庙里举行春祭的专用字符,是古代和近代人们祭祀祖先的场所。祠,殷卜中仍用“司”,“司母大室”即在祠堂的大厅中祭祀某祖妣。“司戊母鼎”是商王文丁为自己的戊(名)母在宗祠里熔冶的一口大铜方鼎,是对生母生殖之功的铸金颂扬。祠堂里的香火,除夕之夜最为旺盛。儿时,出于血统的原因,曾在地处周原之乡的外祖家祠堂凑过热闹。山墙上挂着许多被烟熏得黝黑的陌生面孔,不大的村庄来自各家的代表进进出出,一个个烧香叩头不说,还得献上贡品。贡桌上叠叠垒垒不曾记得都是些什么东西,而至今回味起来还能使人津着口水的仍是那个岐山酸汤臊子面。大年三十日晚,是个不眠之夜,不知是出于热闹中的兴奋,还是留心口福。
祠,是祖先崇拜也即生殖崇拜、司后生殖之意与至尊之理的物化。周原甲骨有“祠,自蒿于周” 的刻辞,据陈全方先生考证是武、成时期的作品,说自蒿去祖先宗祠所在地岐周举行春季的祭祀活动。蒿即镐,武王之都,遗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东北,现有丰镐村。
六是在宗祠里举行祭祀活动,必须行为庄重,举止严肃,不仅穆穆有序,还得摇头晃脑,口中叨叨,念念有词。于是,这祠中原本杂乱无章的叨叨之语,后来演变成了一种长短语句且具韵律的文体——词。
七是出于 “司”、“后” 产子的本意,于是,国王老婆所生之子便称作嗣,“嗣”是要接国王的班,长到一定年龄是要在肃穆的宗祠里进行册封,故从册从司,司也声的形声字“嗣”便在肃穆中产生。
伺候一词,原出于司后二字,后来由于“司”与“后”拉大了距离,造字者才将“后”改作恰到好处的“火候”、“气候”的“候”字来。字里乾坤,看来这接茬儿的事是顺理成章的。
下来顺着茬儿再说一个 “居” 字。
居,是甲骨文一、二款司后(毓在卜辞中得读后)二字的衍生体,金文的居,像一蹲踞之人臀坠一倒子之形,原本是个象形字。居,毓、居同声,本也同源,是踞字本字。踞具蹲踞之意,家乡人称圪就,“居”的生活原形与毓一样取象于妇人临盆时的一种分娩姿势,据说“居”这种姿势产妇能鼓上劲,下坠强,生子快,是古代产妇普遍采取的一种分娩姿势。居,词书释有“坐下” 之意,《论语· 阳货》: “居,吾语女”,女具生意,坐下即生下。关中农村至今将妇女生孩子称“坐月子”;“坐炕了” 即是生下孩子了; 将婴儿未成活的产妇“坐空月”; 媳妇不怀孕叫 “不坐怀”;甚至连植物只开花不结果也称“不坐子”。
居住之居原写作凥,象人坐杌几之形,“居”的停留之意被引申之后,逐渐被居住之意借去,因此,凥废而居兴。随着居住之意使用率的升高,遂造从足从居,居也声的形声字“踞”,以代替居的蹲踞之意。而原本居的蹲踞生子的象形蕴意连同杌几的“凥”却被产妇的屁股压得严严实实,多少年来也每每不得显露。



司母戊大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875公斤。腹有“司母戊” 三个字,是商王文丁为祭祀他的母亲而铸的。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