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 甲骨文合集28019,殷 ……卜方同燮。
 甲骨文合集31680,殷 ……同惟其……
 沈子它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30,西周早期 休同公克成妥(綏)吾考(以)于 (顯) (顯)受令。
 夨令方尊,殷周金文集成6016,西周早期 公令 ( )同卿 (士)寮(僚)。
 同卣,殷周金文集成5398,西周中期 夨王易(賜)同金車弓矢。
 革同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039,西周晚期 革同乍(作)季劦 𧷽(媵)𣪕(簋)。
 師同鼎,殷周金文集成2779,西周晚期 師同從。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3685,戰國 同。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103,戰國 豊(禮)不同, 不 ( 〔豐〕)不 (殺)。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2,戰國 亡(無)𦡊(體〈服〉)之喪, 屯(純)得(德)同明。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06,戰國至秦 以生子,毋(無)它同生。
 秦印文字彙編 李同。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同之心也,而有胃(謂)外心也,而有胃(謂)中心。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庶同如蘭,意願未止。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陰,東漢 萬里同風,艾用照明。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九服混同,聲教無貳。
 元弼(思輔)墓誌,北魏 哀同鄭産,痛等齊嬰。
 叔孫固墓誌,東魏 韞牘詩書,聊與枚賈同風。
 張安墓誌,唐 同穴思齊。 《説文》: “同, 合會也。 从𠔼从口。 ” 甲骨文至戰國文字皆从 从口, “ ”是竹筩之“筩”的象形初文, 因與“凡”形體十分近似,爲了區别,增加了口旁。後世形體無變化。《説文》 “合會也”的解釋當是假借義。
同仝★异◎次;衕★异◎次★常◎常
同,表意,甲骨文、金文1从凡从口,凡象高圈足的木槃,可盛食物,口指言论,读tónɡ,本义为汇集众言。(一说凡象筒或桶形,是“筒”的本字。)金文2和小篆字形稍变。引申为聚集、相同、共同、一起、介词(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比较的对象,相当于“跟”)、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等。仝,形声,从人,工声,读tónɡ,本义为一起(做事),引申为相同、共同等。衕,形声,从行,同声,读tònɡ,用于“衚衕”,巷子,小街道。今作“胡同”。《异体字表》以“仝”“衕”为异体字。 【辨析】 ❶“同、仝、衕”不是等义异体字。“仝”用于姓名时不改为“同”。 ❷以“同”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onɡ,但声调和声母不同。tónɡ:铜、桐、酮、峒、茼∣tǒnɡ:筒∣dònɡ:洞、胴、侗、垌、恫、硐。 ❸同/跟/和/与 见125页“跟”。 【构词】 同类(同類)∣同样(同樣)∣大同小异(大同小異)∣陪同(陪同)∣胡同(衚衕) 同 (tóng)从𠔼,从口。 【按】同,《説文》:“合會也。”口在𠔼覆之下,因此會意聚集。 192.趣談“同”字同,從井從口,井是井架,口是司令,當四人共抬井架時,必須有一人喊號子,這就是“口”的意思。井加口成“同”,會意爲共同興起。擬爲“興”本字。借爲同心協力的同,另加四手(舁,表示四個抬井架的人)成興。這就是同和興的假借關係。
同(6画) ❶tóng[仝] ❷tòng[衕]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同在读tóng时,除用作姓氏( “同” 与 “仝” 是两个不同的姓氏) 外,都可以写作“仝”。读tòng并表示“胡同” 义时,同可以写作“衕”。“衕” 在古汉语中另读dòng,表示 “腹泻” 义,这个意义不能写作 “同”“仝”。 *同1〔仝〕tóng6画 冂部 (1) 一样;没有差异: ~龄|~志|~心~德。 (2) 与……一样: ~上|“楞”~“棱”。 (3) 一起;共同: ~学|~谋|伙~。 (4) 介词。引进动作或比较的对象;跟: ~群众打成一片|我~哥哥一般高。 (5)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和: 我~他都住在学校。
*同2tóng姓。 另见tòng(404页);“仝”另见tóng(402页)。
*同〔衕〕tòng6画 冂部 〈方〉【胡同】见“胡2”(156页)。 另见tóng(4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