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duān ㄉㄨㄢ
《广韵》多官切,平桓,端。
14画 立部9画 统一码:7AEF 大五码:BADD 国标扩:B6CB
「端¹」的今字。
1 正,不偏斜;直,不弯曲。
《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
孔颖达疏:「目容端者,目宜端正,不邪睇而视之。」
《墨子・非儒下》:「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
戴埴《鼠璞・樊迟学稼》:「畎欲深而端,亩欲沃以平。」
姜夔《续书谱・真》:「悬针者,笔欲极平,自上而下,端若引绳。」
2 理正;平整;校准。
《礼记・曲礼下》:「振书、端书於君前,有诛。」
郑玄注:「端,正也。」
陈澔集说:「文书簿领已至君前,乃始振拂其尘而端正之。」
《管子・四时》:「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
尹知章注:「路有险阻,理之使端平也。」
《楚辞・卜居》:「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淮南子・时则训》:「令官市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称,端权概。」
3 公正;正直。
刘向《说苑・至公》:「今弃法背令而释犯法者,是爲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4 指正直的人。
《左传・昭公六年》:「则有 ,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
杜预注:「爲王室去不端直之人。」参见「端人」、「端平」。
5 使正当;使正直。
《礼记・祭统》:「尽其道,端其义,而道生焉。」
东方朔《七谏・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6 顶部;锋尖;末梢。
《礼记・檀弓下》:「柏椁以端,长六尺。」
孔颖达疏:「端,犹头也。积柏材作椁,并茸材头,故云以端。」
《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爲绦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7 开始。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孔颖达疏:「端,犹首也。」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韩愈《原道》:「不求其端,不讯其末。」
8 指肇事者。
《墨子・号令》:「慎无敢失火,失火者斩其端。」
孙诒让间诂:「端,似言失火所始以爲事者。」
9 头绪。
《礼记・礼运》:「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孔颖达疏:「端,谓头绪。」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韩愈《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
10 涯涘;边际。
《庄子・秋水》:「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成玄英疏:「不见水之端涯。」
《後汉书・赵咨传》:「反素复始,归於无端。」
李贤注:「端,际也。」
11 先兆;迹象。
《史记・黥布列传》:「至,上变,言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
陆机《君子行》:「福锺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侯方域《郑氏东园记》:「或曰,凡妖祥之端,必其大者先见,而後小者应之。」
12 方面;种类。
《论语・爲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杜甫《寒硖》诗:「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一・辅臣殿阁衔》:「但有崇进与斥削二端,更无外补左官之事矣。」
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时局进言》:「更就有碍於民主实现者而言,则有荦荦六大端,应请加以考虑。」
13 事由;原委。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汉书・王商传》:「审有内乱、杀人、怨怼之端,宜穷竟考问。」
韩愈《龊龊》诗:「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
14 心绪;思绪。
南朝 鲍照《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15 审视;细看。
《战国策・赵策一》:「 之君视端而趋疾。」
薛媛《写真寄夫南楚材》诗:「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参见「端详」。
16 双手平举捧物。
《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红楼梦》第三五回:「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参见「端简」。
17 引申爲把隐藏着的东西公开。
大家把问题都端出来。
18 准定;应当。
蔡伸《满庭芳》词:「佳期在,宝钗鸾镜,端不负平生。」
张元干《永遇乐》词:「曲屏端有,吹箫人在,同倚暮云清晓。」
罗庆《水调歌头》词:「异日再过此,端爲解征骖。」
19 古代几何学上的点。
《墨子・经上》:「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
孙诒让间诂:「端,即西法所谓点也;体之无序,即西法所谓线也。」
20 古代的礼服。多用於丧祭场合。
《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郑玄注:「端者,取其正也。」
21 宫殿或京城的正南门。
《文选・左思〈魏都赋〉》:「岩岩北阙,南端逌遵。」
李善注:「凡南方正门,皆谓之端。」参见「端门」。
22 六朝时对幕职的敬称。
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六朝称府幕曰府端,州幕称州端,节度曰节端,宪司幕曰宪端。」
23 用同「锻」。
岳珂《愧郯录》卷十三:「杨太监 在戎监,尝得诸李尉府 显忠之族子,谓甲不经火,冷砧则劲可御矢,谓之冷端。」
24 古代量词。帛类的长度单位。
《周礼・地官・媒氏》「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郑玄注:「五两,十端也……《杂记》曰:『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然则每端二丈。」
贾公彦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爲一两,五两故十端也。」
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爲侍中, 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
《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胡三省注:「布帛六丈曰端。一曰,八丈曰端。按,古以二丈爲端。」
洪迈《容斋五笔・谓端爲匹》:「今人谓缣帛一匹爲壹端,或总言端匹。案,《左传》:『币锦二两。』注云:『二丈爲一端,二端爲一两,所谓匹也。二两,二匹也。』然则以端爲匹非矣……若束帛,则卷其帛爲二端,五匹遂见十端。」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次日,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锦,六篓贡茶,叫人挑着,一直来到葛来官家。」
25 副词。故意;特地。
《韩非子・饰邪》:「竖谷阳之进酒也,非以端恶子反也。」
王先慎集解:「端,故也。」
《吕氏春秋・疑似》:「明日,端复饮於市,欲遇而刺杀之。」
惠洪《冷斋夜话・荆公锺山东坡余杭诗》:「山谷云,天下清景,初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爲我辈设。」
26 副词。恰巧;正好。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其余诚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
严复《救亡决论》:「彼唯有见於近而无见於远,有察於寡而无察於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辈。」
27 副词。究竟;到底。
南朝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容华坐销歇,端爲谁苦辛?」
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之六二:「再起东山成画虎,围棋端不救苍生。」
28 副词。的确;实在。
葛胜仲《临江仙》词:「郊外黄埃端可厌,归来移病香闺。」
周履靖《锦笺记・赐婚》:「下官端爲淑娘姻事,历尽无数间关。」
刘成禺《洪宪纪事诗》之九十:「湘绮老人端解事,封还官职避弹章。」
29 副词。全;都。
张煌言《海师恢复镇江一路檄》:「归正反正,端在今日。」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葬母教子,端赖卿贤。」
30 通「喘」。小声说话。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爲法则。」
杨倞注:「端,读爲喘。喘,微言也。」按,《荀子・臣道》作「喘而言,臑而动」。
31 通「专」。笏;手版。
32 姓。复姓端木的省称。
宋濂《端木府君墓志铭》:「予友以善既卒之一年……君讳复初以善,其字也。姓端木氏。其先爲人,出於门弟子子贡之裔。今独以『端』称氏者,从省文也。」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