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小臣𧻷鼎, 殷周金文集成2581,西周早期 (小臣)(𧻷)即吏(事)于西。 按:“吏”讀爲“事”。
古璽彙編301,戰國 昌䭂(長)吏。
古璽彙編302,戰國 脩(修)武(縣)吏。
古璽彙編2719,戰國 右(縣)吏。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吴命4,戰國 孤吏一介吏(使), (親)於桃逆(勞)丌(其)夫=(大夫), (且)青(請)丌(其)行。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77,戰國至秦 或自殺,其室人弗言吏,即葬貍(薶)之,問死者有妻、子當收,弗言而葬,當貲一甲。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20,西漢 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贓),與盜同灋。
居延新簡EPF22.364,西漢 所受適吏訾家部吏卒所輸穀車兩。
聞憙長韓仁銘額,東漢 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
祀三公山碑,東漢 吏民禱祀。
尉氏令鄭季宣碑,東漢 尉氏故吏處士人名。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乙君察舉守宅除吏。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
天發神讖碑,三國吴 十二人吏徒。
于祚妻和醜仁墓誌,北魏 侍中北部吏部二曹尚書。
豆盧實墓誌,隋 位兼文武,才苞將吏。
陳叔毅修孔子廟碑,隋 金作玉條之刑法,桐囚木吏之奸情,一見仍知,片言能折。
元凝妃陸順華墓誌,東魏 祖受洛跋相州刺史,吏部尚書太保建安貞王。
宴濟瀆序陰,唐 吏部侍郎逢奚珣文。 《説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 《説文》析形不確。“吏”與“史”,乃一字之分化。“吏”字之形,在“史”字上部構件上端加點畫而成。“吏”字之義相對單純,各類器物之銘契墨蹟,除西周金文用作“事”外,皆不出“治人者”之範疇。“吏”、“史”之字源關係,或以“史”乃上古官吏即 《説文》所謂“治人者”之基本種類(詳參“史”字條)爲成因。
吏★常◎常lì表意,甲骨文、金文“史、事、使、吏”等四字本为一字,后分化。见372页“史”。引申为旧时的大小官吏。 【辨析】 吏/官 见135页“官”。 吏(lì)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意中有聲,故云亦聲,下竝放此。不悉記,惟其聲不易見者乃記之。 吏liəv[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一篇上) 吏*lì(6画)
*吏lì6画 一部 (1) 旧时泛指大小官员: 官~|酷~|贪官污~。 (2) 旧时特指小公务人员: 狱~|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