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 居延新簡EPT59.69,西漢 吞遠隧卒,賈良不在署。
居延新簡EPT48.26,西漢 戊午吞遠候長章敢言之。
上尊號碑,三國魏 網漏吞舟,裕于周文。
元顥墓誌,北魏 君子懷沉淪之懼,小人有吞噬之憂。
曹海凝墓誌,隋 吞吴蜀於匈中,平袁張於掌内。 《説文》: “吞,咽也。从口天聲。” 許慎以 “咽”釋 “吞” ,屬於同義互訓,連言之則成 “吞咽(嚥)” 。成語有“狼吞虎咽”。嚴格説來,“吞”與 “咽”是有區别的。“咽”是咽下(食物),“吞”常常是將物(不一定是食物)整個咽下去。所以 《莊子·庚桑楚》 裏講到“吞舟之魚”,《史記·刺客列傳》講豫讓“漆身爲厲,吞炭爲啞”,賈誼 《過秦論》甚至説秦孝公有“併吞八荒之心”。 戰國楚簡假“𣢘”爲 “吞”。 上博楚簡二 《子羔》: “遊於央(瑶)(臺)之上,又(有)(燕)監(銜)卵而(錯)者(諸)其前, 取而𣢘(吞)之。 ” 馬王堆漢墓帛書假 “呻”爲 “吞”。《戰國縱横家書》: “欲以亡韓、呻(吞)兩周,故以齊餌天下。”
吞★常◎常tūn形声,从口,天声,本义为不经咀嚼或不细嚼,把东西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引申为兼并、侵占等。 吞呑tūn(7画)
【提示】起笔是横,旧字形是撇。 *吞tūn7画 口部 (1) 整个儿或成块地咽下去: ~咽|~食|狼~虎咽。 (2) 侵占;据为己有: ~没(mò)|~灭|独~|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