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38,戰國 《詩》所以會古含(今)之恃(志)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50,戰國 含(今)受(紂)爲無道, 𦖞(昏)者(捨)百眚(姓)。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25,戰國 中(仲)弓曰: 含(今)之=(君子),孚(愎)(過)析, 戁(難)内(納)柬(諫)。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含(今)(余)方壯。 智(知)天若否。
漢印文字徵 含洭宰之印。
漢印文字徵 靳含印。
朝侯小子殘碑,東漢 含憂憔顇,精傷神越。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受性淵懿,含和履仁。
元譚妻司馬氏墓誌,北魏 含芳未實,飄落先零。
元文墓誌,北魏 體乾坤之粹精,含二儀之妙氣。
王僧墓誌,東魏 比之秋月,影曯唅光; 狀之冬日,暉景攸長。
元光基墓誌,東魏 桑林吐日,濛谷含煙。
董道生造像記,北周 爲息□雄、士榮、士達,唅生蒙潤,普泯六路,俱昇法雲,獲由覺道,得成正覺。
姬威墓誌,隋 公稟秀降生,含章挺出。峯仞孤竦,氣調不群。
趙宗墓誌,唐 兩卷老子,一卷孝經,唅襚之禮,皆依儉約。
盧緘妻崔氏墓誌,唐 緘抆涕含酸,書其大略,以納於墓。 《説文》: “含,嗛也。从口今聲。” 許慎釋“含”,字義(嗛,口有所銜也)及文字結構均可從。“含”在較早出現的戰國金文和戰國楚簡中讀爲 “今”。 中山王鼎: “含(今)(余)方壯。”有研究者據此認爲,“含”是“今”的繁形。 “含”或增口旁作 “唅”,如東魏王僧墓誌、唐代趙宗墓誌。 東漢以下材料中,“含”字中的 “今”部件異寫較多。
含★常◎常hán形声,从口,今声,本义为把东西含在嘴里,引申为包容(藏在里面)、忍受、带有某种意思或情感而不完全表露出来等。 【辨析】 ❶以“含”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hɑn,但声调不同。hán:晗、焓∣hàn:颔。 ❷含/涵 这两个字都表示包括、容纳,但用法有区别:“包含”指里面含有,“包涵”是客套话,意思是请人包容谅解;“含义”指词句所包含的意义,过去也作“涵义”,现在的通行写法是前者。 ❸“含蓄”也作“涵蓄”,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含hán象形会意字,口里有东西,上为嘴唇紧闭的样子(参见“今”字条)。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han 阳平:晗(天将明也,多用于人名) 焓(现代物理热学名词)琀(死者口中所含的珠玉) 浛(水名,广东省连江的古称) 去声:颔(律诗的三、四句称为“颔联”) 含(hán)嗛也。 【按】嗛,音xián,含在嘴裏。 含金文;篆hán[今(意符)+口(意符)→含(《説文》:“含,嗛也。從口今聲。”含:銜在嘴裏,不吐出也不咽下。)] [唐] 朱慶余《宫詞》:“含情欲説宫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含hán7画 人部 (1) 东西放在嘴里,不吞下也不吐出: ~着糖块|~着药片。 (2) 里面有;容纳;包括在内: ~义|~糖量|这种食品不~防腐剂。 (3) 不使意思、情感完全表露: ~羞|~怒|~情脉脉。 (4) 忍受: ~辛茹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