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 吴 馭觥蓋, 殷周金文集成9300,西周早期 吴 𩣓(馭)弟史 馬弗𠂇(左)。
 免簠,殷周金文集成4626,西周中期
(司)奠還(園) (林)眔吴(虞)眔牧。
 吴 父簋, 殷周金文集成3982,西周晚期 吴 父乍(作)皇且(祖)考庚孟 (尊)𣪕(簋)。
 吴王孫無壬鼎,殷周金文集成2359,春秋晚期 吴王孫無壬之脰鼑(鼎)。
 吴王夫差鑑,殷周金文集成10294,春秋晚期 吴王夫差𢍰(擇)氒吉金。
 吴王夫差矛,殷周金文集成11534,春秋晚期 吴王夫差自之甬(用) 。
 吴季子之子逞劍,吴越文字彙編293頁,春秋晚期 吴季子之子逞之元用鐱(劍)。
 侯馬盟書1:57,春秋 吴(吾)君。
 石鼓文·吴人 吴人憐亟。
 董武鐘,殷周金文集成34,戰國
(敷)内(入)吴 (疆)。
 曾侯乙墓43,戰國 三吴甲。
 包山楚簡·文書174,戰國
邑人陽 、吴晉。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9,戰國 古者吴(虞) (舜)䈞(篤)事 (瞽)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毁室—昭王與龔之𦞠9, 戰國 𢘣(怕)君吴王廷。
 古璽彙編1173,戰國 吴明。
 古璽彙編1183,戰國 吴昜。
 秦印文字彙編 吴涚。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吴不亡越。
 馬王堆漢墓帛書·繆和,西漢 吴王夫差( )攻當夏。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155,西漢 吴王曰: “其説可得聞乎?”
 居延新簡EPT65.358,西漢 執胡隧長吴級見。
 居延新簡EPT49.62A,西漢 六斗市從吴百石。代三斗米三斗。
 漢印文字徵 吴長。
 漢印文字徵 吴福。
 漢印文字徵 吴安定印。
 泰山都尉孔宙碑陰,東漢 門生濟南東平陵吴進字升臺。
 祀三公山碑,東漢 元氏令茅□丞吴因廷掾郭洪户曹史翟福工宋高等。
 南鄉太守郛休碑陰,晉 義武猛掾武當華吴。
 寇治墓誌,北魏 喻以晉吴,綏以羊陸。
 元子永墓誌,北魏 吴楚内侵。
 元光基墓誌蓋,東魏 魏故侍中司空公吴郡王墓銘。
 元光基墓誌,東魏 司空公吴郡王墓誌銘。
 劉懿墓誌,東魏 將略兵權,共孫吴合契。
 張通妻陶貴墓誌,隋 吴亭鸖唳。
 沈士公墓誌,唐 吴興郡人也。
 麻姑仙壇記,唐 過吴蔡經家。 《説文》:“吴, 姓也。 亦郡也。 一曰吴, 大言也。从夨、 口。 , 古文如此。 ” 从夨、口,會意爲大言。實物文字中“夨”或寫作“大”。“口”或移到“大”之一臂,與《説文》古文相同。楷化後,“夨”或寫作“天”,與今日規範字寫法相同。
吴★常◎常
wú表意,金文、小篆从夨(zè),夨象侧着头的人形,头旁加一个口,隶定为“吳”。本义表示人在摇头晃脑地大声说话,假借为古国名、姓等。俗字作“吴”,大陆以此为规范字形。 【辨析】 ❶以“吴”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wú:蜈∣wù:误∣yú:娱、虞∣yǔ:俣。 ❷台湾字形,口下不是天,第一笔是竖横折。 吴wú会意字,甲骨文画的是一个手舞足蹈的人(手舞的姿势明显),头上的“口”,又强调人在说唱或大声叫喊。《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吴,哗也;敖,傲慢;考,长寿)金文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由夭、口合成。夭,像甩动双臂歪着头的人。小篆再变为上下结构。楷书改“夭”为“天”。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ú 娱(娱乐) 虞(尔虞我诈) wu 阳平:蜈(蜈蚣) 去声:误(错误) 210.趣談“吴”字吴,從口從大,張口説大話,大話誤事,大話誤國,説大話者都想靠吹牛升官發財。吴,誤本字。
吴吳wú(7画)
  *吴wú7画 口部 (1) 周朝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后来扩展到淮河流域。 (2) 三国时期三国之一,孙权所建,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3) 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