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矜持
1 竭力保持庄重。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清 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不知妇人登场,定有一种矜持之态。自视爲矜持,人视则爲造作矣。」 2 自鸣得意;自负。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金 王若虚《文辨二》:「退之《行难篇》言取士不当求备,盖言常理无甚高论,而自以爲孟子不如,其矜持亦甚矣。」 明 柯潜《<归田诗话>序》:「老而弥笃,非寻常浅学辄矜持其所有者爲可及也。」 3 约束。
南朝 宋 鲍照《答客》诗:「爱赏好偏越,放纵少矜持。」 明 冯梦龙《挂枝儿・从良》:「铁心肠一迳自从良了去,做偏房,受多少矜持。」 叶紫《星》第二章:「她很能够矜持她自己。她可以排除邪恶的人们的诱惑,她可以抑制自家的奔放的感情。」 4 拘泥;拘谨。
明 胡应麟《诗薮・宋》:「矜持於句格,则面目可憎;架叠於篇章,则神韵都绝。」 《恨海》第九回:「自己不该过於矜持,叫他不肯同坐一车,以致失散。」 鲁迅《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他极想有爲,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於矜持,终於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 5 恪守;守正。
郭沫若《塔・万引》:「我矜持了半生的道义不是完全破产了吗?」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爲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