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糜¹ mí ㄇ〡ˊ 《广韵》靡爲切,平支,明。 17画 米部11画 广部14画 统一码:7CDC 大五码:C153 国标扩:C3D3
1 粥。
三国 魏 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参见「糜粥」。 2 碎烂,毁坏。
汉 王逸《九思・伤时》:「愍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 晋 潘岳《西征赋》:「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南朝 宋 谢惠连《祭古冢文》:「几筵糜腐,俎豆倾低。」 3 浪费。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和剂药局》:「其药价比之时直损三之一,每岁糜户部缗钱数十万,朝廷举以偿之。」 清 孔尚任《桃花扇・赚将》:「欺君糜饷,本当军法从事。」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三:「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4 姓。三国时蜀有糜竺。见《三国志・蜀志》本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