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孔颖达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爲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爲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後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筚路蓝缕之功。」 夏衍《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 ▲ 亦作「筚簬篮缕」。
宋 刘克庄《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筚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