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29,戰國 凡至樂必悲,哭亦悲,皆至其情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91,戰國至秦 辰不可以哭、穿肄(肂),且有二喪,不可卜筭、爲屋。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83,西漢 環棺而哭。
 張家山漢簡·脈書56,西漢 不此豫治,且聞哭音。
 孟孝琚碑,東漢 遐邇咨嗟鳳失雛,顔路哭回孔尼魚。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陰,東漢 棄官奉喪,擘踊哭泣,見星而行。
 元悦妃馮季華墓誌,北魏 夜憂耿耿,晨哭哀哀。
 劉華仁墓誌,北魏 親悲號哭,涕淚月將。
 邢巒妻元純阤墓誌,北魏 及車騎謝世,思成夫德,夜不洵涕,朝哭銜悲。
 元壽安妃盧蘭墓誌,北周 朝哭穆伯,暮哭文伯,季氏之妻,可謂知禮。
 李元墓誌,隋 及鶴林栖寡, 劒匣亡雄, 哭甚頹城,悲深染竹,春秋六十有壹。
 橋紹墓誌,隋 巷哭鄰悲,烏傷鵠叫。
 崔芑合祔誌,唐 孤藐無擔石之儲,哭踴無□楮之地,終踐素履,唯留清風。
 齊朗墓誌,唐 既而哀生晝哭,孀帷獨守。
 石經禮記,唐 大祝裨冕,執束帛,升自西階,盡等,不升堂,命毋哭。 《説文》: “哭,哀聲也。从吅,獄省聲。凡哭之屬皆从哭。” “哭”是常用字,許慎説“哭”字从吅(吅,驚嘑也),勉强可從; 説 “哭”是“獄省聲”,則難以接受。但 “哭”因何从犬,也是不容易解釋的。有一種説法值得介紹: 人與動物之哀號,無如犬嗥之凄厲者,故字从犬; 犬之嗥,其聲凄絕喧鬧,故从二口; 後只用於人。或曰 “哭” 由 “器”省文分化而來,兩字同歸溪紐。 北魏邢巒妻元純阤墓誌、隋代李元墓誌 “哭”字與通行寫法差别較大。
哭★常◎常
kū表意,从吅(xuān)从犬,吅指喧哗、呼叫,本义表示狗号(háo),狗乱叫。(一说是“器”的省体字。)引申为因悲痛、疼痛、激动等流泪,有时还发出声音。 【辨析】 哭/泣/号(háo)/啼 这四个字都有哭泣义。从本义看,其大致区别在于:“哭”指有声有泪;“泣”指有泪无声;“号”指放声大哭,边哭边喊叫;“啼”指痛哭,出声地哭。 哭 (kū)从吅,獄省聲。 【按】哭,《説文》:“哀聲也。” *哭k’ewk[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哀聲也。 从吅、从獄省聲。凡哭之屬皆从哭。(二篇上) 一人散髮痛哭,聲響好像多張嘴巴齊哭之狀。 哭kū(10画)
  【提示】下面是犬,不要错写成大。 *哭kū10画 犬部 因悲痛或激动而流泪,或伴随发声: ~泣|~诉|痛~|放声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