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淵)(哲)康王。

師朢鼎,殷周金文集成2812,西周中期
穆穆克𥂗(盟)氒心。 (哲)氒德。

梁其鐘,殷周金文集成189,西周晚期
穆穆異異。克悊(哲)氒德。

大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6,西周晚期
天子明(哲)。

曾伯簠, 殷周金文集成4632,春秋早期
曾白(伯)悊(哲)聖元武。

王孫遺者鐘,殷周金文集成261,春秋晚期
肅哲聖武, 惠于政(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11,戰國
居毋悊, (作)毋康。

白石神君碑,東漢
古先哲王,類帝禋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若兹不刊,後哲曷聞?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前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體明性喆,寬裕博敏,孝友恭順,著於……

元繼妃石婉墓誌,北魏
稟氣妍華,資性聰哲。

于纂(榮業)墓誌,北魏
哲人其委,百身焉及。

元文墓誌,北魏
既明且哲,又聰與慧。

高淯墓誌,北齊
秉喆宣猷,居宗體叡,抑揚名教,弘獎風流。

僧靜明等修塔造像碑,北齊
邑子席子哲。

越國太妃燕氏墓誌,唐
悊王以金相承顔,諸孫將玉樹分□。
按: 从心折聲,字形同 《説文》或體。

劉通墓誌,唐
奚圖上天,止賦中壽,奄折梁木,旋萎哲人。
《説文》: “哲, 知也。 从口折聲。 , 哲或从心。 , 古文哲从三吉。”
“哲”字,許慎的釋義是“知(智)”,爲形容詞。《説文》給出了三個形體: 从口折聲、从心折聲(或體)、从三吉(古文)。金文的寫法較後代複雜。大克鼎从德(省彳)折聲,史牆盤保留彳,王孫遺者鐘的字形當有訛變。
从心折聲的 “悊”字也見於唐代越國太妃燕氏墓誌。
《説文》从三吉的 “嚞”是會意字,石刻文字中有若干从二吉的 “喆”,同屬會意,如東漢張遷碑。
石刻文字中 “哲”或寫成左右結構(右旁上斤下口),而 “斤”寫作 “丘” (北魏于纂墓誌)則屬於非理性的字形變化。

★常◎常


zhé形声,金文、小篆1从心,折声;小篆2把意符改为口,表示言语富有智慧,隶定为“哲”。本义为明智,有智慧,引申为有智慧的人、贤明的人。

金文; zhé

[口(意符) +折(聲符) →哲(《説文》:“哲,知也。從口,折聲。”金文從心〈思想〉,篆文從口〈學説〉。哲,具有“歷經曲折而琢磨出的思想”的内涵。 引申爲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哲人〉,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哲理〉。哲學則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概括和總結,焦點在於如何看待精神〈思維〉和物質〈存在〉的關係問題。)]
《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聰明又智慧,足以保自身。這就是“明哲保身”一語的由來。)

哲(嚞)tiattjiat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知也。 从口,折聲。 , 哲或从心。 , 古文哲。三吉。(二篇上)
金文不从折聲,主要以阜、斤、心組成,表示有判斷良木之能,值得砍伐取材? 古文从三吉,吉為鑄器之良法,意義來自冶金專家? 都以有專長的專家表達。

zhé

(10画)

【提示】下面是口,不是日,不要错写成皙。

*〔喆〕zhé

10画 口部
(1) 明智;有智慧: ~人|明~保身。
(2)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先~|贤~。
(3) 哲学的简称: ~理|文史~。
 “喆”另见zhé(512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