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褒 bāo ㄅㄠ 16画 衣部11画 亠部14画 统一码:8912 大五码:BDC7 国标扩:B0FD 亦作「裒³」。
1 衣襟宽大。
《孔丛子・儒服》:「子高衣长裾,振裒袖,方屐粗翣,见平原君。」 《说文・衣部》:「裒,衣博裾。」 段玉裁注:「博裾,谓大其袌囊也。《汉书》:『褒衣大袑。』谓大其衣裤之上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 2 高大;广大。
马王堆 汉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道褒无名。」注:「褒义爲大爲盛……盖其经文本作褒,与乙本同,经後人改作隐。」 《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得道者不爲丑饰,不爲伪善,一人被之而不裒,万人蒙之而不褊。」 高诱注:「裒,大也。」 《礼记・礼器》「祭祀不祈,不麾蚤,不乐葆大,不善嘉事」 汉 郑玄注:「葆之言褒也。」 孔颖达疏:「葆者,褒也。褒,崇高之称也。祭之器币,大小长短,自有常宜,币通丈八尺,豆盛四升,不以贵者贪高大爲之也。」 3 嘉奖;称赞。与「贬」相对。
《公羊传・隐公元年》:「『与公盟者众矣,曷爲犹裒乎此?』『因其可裒而裒之。』」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裒有德,禄贤能,诛恶乱,摠远方,壹统类,美风俗。」 唐 韩愈《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原郡公神道碑文》:「元和元年,上朝太后南宫,大裒外氏,自外高王父而下至外王父,咸册登公师,事载之史。」 太平天国 洪仁玕《军次实录・论史》:「洪武尊华,超乎三代,尤爲《春秋》大义所必褒,今古人心所必予者也。」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九五》:「於是始蒙褒爲『傻子』,赐以『命令』,作善者降之百祥,幸何如之。」 4 古代祭祀时的九拜之一。
唐 李匡乂《资暇集》卷中:「《周礼》有稽首、顿首、振、动、吉、凶、奇、裒、肃九等之拜,以示威灵而观容止也。」 5 烹饪方法的一种。
《说郛》卷二引唐 段公路《北户录》:「广之人,食品中有团油饭、蚁子酱、老盐虀、蛤臛、褒牛头。又按南朝食品中有奥肉法,奥即褒类也。」 罗正平《广州方言词汇探源》:「﹝煲﹞,用多量的水慢火煮食物。例如:你煲粥都好似煮成饭咁样(你熬稀饭煮成了乾饭那样)……按本字当作『褒』。」 6 古国名。故址在今陕西省 勉县东南。
《国语・晋语一》:「周幽王伐有裒,裒人以裒姒女焉。」 韦昭注:「有裒,姒姓之国。」 7 古谷名。
《後汉书・顺帝纪》「通裒斜路」 李贤注引《三秦记》:「裒 斜,汉中谷名。南谷名裒,北谷名斜,首尾七百里。」 8 指周幽王後褒姒。
晋 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沮众,淫嬖裒以纵慝。」 9 姓。
10 称赞褒扬。
《孔丛子・儒服》:「子高衣长裾,振裒袖,方屐粗翣,见平原君。」 《说文・衣部》:「裒,衣博裾。」 段玉裁注:「博裾,谓大其袌囊也。《汉书》:『褒衣大袑。』谓大其衣裤之上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