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褦襶
1 夏天遮日的凉笠。
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据《炙毂子》云,褦襶,笠子也。」 清 郝懿行《证俗文》卷二:「褦襶,《潜确类书》:即今暑月所戴凉笠,以青缯缀其襜,而蔽日者也。」 2 谓炎暑戴笠。
宋 陆游《夏日》诗:「赤日黄尘褦襶忙,放翁湖上独相羊。」 明 许三阶《节侠记・侠晤》:「褦襶访兰英,下马炎威失。」 清 冯桂芬《致姚衡堂书》:「既而思之,成之於某何加?不成於某何损?何必触暑褦襶以冀必行,故趑趄者月余。」 3 愚蠢无能;不懂事。
清 故文英《吴下方言考・褦襶》:「褦襶,不能事而笨也,吴谚呼笨人爲褦襶。」 4 形容痴迷失态之状。
明 许自昌《水浒记・剽劫》:「把青蚨几贯易缥清,酩酊何辞褦襶行。」 5 衣服粗厚臃肿貌。
明 张煌言《雨中寒甚再叠前韵》:「春衣褦襶还如铁,岛树槎枒转似金。」 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悟知子》:「猝有一道人来,着折角巾,褦襶不堪。」 清 郝懿行《证俗文》卷六:「今俗所谓褦襶者,爲其不俏醋也,裒衣大袖不合时尚,亦爲褦襶。」 6 引申爲累赘。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