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四]形声
释义

[四]形声

字形单纯而直接地显现词义,直感可识性强,便于用眼睛一下就辨认出词义,但作为构形方式却有相当的局限性,许多抽象的概念是无形可构的。因此,到后来先民们造字构形的着眼点有所转移,开始注意到词的语音形式。于是,在汉字中一方面出现了少数对已有的文字加注读音标志的情况,即形声字; 另一方面,产生了 “假借”的办法。“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之法或许是太方便了,所以造字情况急剧发展,假借字一度大量涌现,以至给汉字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摆脱这种困扰,先民们造字构形的思维心理发生逆转,从词的语音形式又有意识地回到词的意义内容上来,从而产生了大量加注音标志的所谓 “分化字”、“区别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形声字。
从词的意义内容转向词的声音形式,从词的声音形式又回到词的意义内容,造字构形的这一曲折的思维历程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启迪,所以到最后,汉民族造字构形的着眼点既放在词的意义内容上,也放在词的语音形式上,终于能自觉地把词语的音与义两个要素都作为造字构形所要体现的内容相提并论地来加以考虑,从而使形声字成为了汉字中的主要造字方法。
许慎给形声字下的定义为: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形声,就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体,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形声字的形体结构都是一形一声,“江”字从水工声,“河”字从水可声。
1. 形符
形符标志着词义的类别。它涵量大、包容广、概括性强。正因为这一特点,它确定不了词的具体内容,只能指出辨识词义的方向,提示思考的线索。比如,从“贝”字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财、账、贡、贫、贮、贼、贿等) ; 从 “心”的字,大多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关; 从 “示”的字,多与神事和神示活动有关 ( 《说文解字》 :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
根据形符的这一作用,可以据此去探求词的本义。如 《辞海》为 “慢”字列了三个义项:
❶迟缓,与 “快”相对;
❷怠忽,轻忽;
❸唐宋杂曲的一种体裁。依据 “慢”的形符 “心”字,可知 “慢”的本义与心理状况有关,因此,义项
❷“怠忽、轻忽”当是其本义,而义项❶、
❸都是变义。由此可知,“快”的本义也绝对不是指速度 “迅速”,而应该是 “心情畅快”。
上面是形符的一个总的特点,如果我们仔细来分析形符的话,形符的表意作用,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有少数形声字与形符的意义完全相同。比如 “船 (舟) 、头[頭] (页) 、爸 (父) 、产[產] (生) 、到 (至)、叛 (反) ”等。
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形符只表示词义的范畴,或表示与词义的某种关系,而且,所表示的关系往往泛而不切。比如: 以 “水”做形符,“江、河”是专名; “湖、海”是泛名;“洪、滔”是大水; “涌、沦”指小水小波; “溷”言水浊; “洌”言水清; “浦”谓水滨; “津”指渡口; “汤”为热水; “酒”指饮料; 而 “漠”是流沙,“沙”为沙粒,却也都从水。
汉字是古人所造,形声字形符的表意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和时代局限性的烙印。比如: 古代用青铜镜,所以 “镜”字从 “金”。进入父系社会以后,逐渐产生歧视妇女的思想,所以有些表示不好品德的字都从“女”,像“妄”、“妒”、“婪”等。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种种关联性,人们造字时着眼点又不同,所以在同一意义范畴的字中,形符往往不同,如 “问”、“召”等从 “口”; “谈、论”等字则从 “言”。因为某些形符具有这种相通性,所以不少形声字由于意符的不同而形成了异体字。如 “咏”和“詠”,“叹 (嘆) ”和 “歎”,“裙”和 “帬”、“炼 (煉) ”和 “鍊”等。
2. 声符
声符标志词的读音,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其读音也相同或相近。如: “干 (gān盾牌,象形: , 一种原始武器, 用一段树桠, 在两端缚上石块制成。盾称作干, 是古代方言,假借干字表示) ”为声符的字,都读gān。忓 (干扰) 、玕 (琅玕)、杆 (旗杆) 、矸(矸石)、竿 (竿子)等; 音近的如秆gǎn (麦秆)、赶gǎn (追赶)、旰gàn (晚上)、骭gàn (小腿) ; 韵母相同的如鼾hān (鼾声) 、邗hán (邗江) 、旱hàn (旱灾) 、汗hàn (汗水) 、刊kān (刊物)等。
但是这种表音成分并不完全准确,比如 “奸”字,声符也是 “干”,但今天的读音已经不是gan了。这是因为声符是由表意符号充当的,本身不是音标,所以,随着语言的历史演变,到了后世,大多数形声字的读音与声符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了,而只是近似。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声符与语音的变迁脱节,致使声符与形声字的读音相距很远。如: “治”,从“台”声,“店”从 “占”声,“都”从 “者”声,“蛇”从 “它”声。甚至,声符相同的形声字,读音也可能大不一样。如: “代dài (从人弋yì声) 、式shì(从工弋yì声)、忒tè或tuī(从心弋yì声)”的声符相同,都是弋声,但每个字都有各自不同的读音。因此,“秀才识字读半边”这句话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3. 形声字的构造方法
形声字的 “声”,是从假借方法中产生的。假借属标音文字,几乎将汉字引向音素文字的方向。如果形声字不应运而生,汉字很可能早就走上了音素文字的道路。但是形声字的发现,使得汉字走上音义结合的道路,既保留了象形、指事、会意字 “因形示义”、“意寓于形”的优点,又因为有了声符,文字与语音结合紧密了,也就是与实际使用的语言更靠拢了,克服了纯表义字与语言游离的状态。诚如坐标上的一个坐标点,仅有横向坐标的数据,或纵向坐标的数据,均不能准确确定该坐标点的位置,只有横向坐标与纵向坐标两个数据结合在一起,该坐标点的位置才是确定不易的。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关系,就如坐标上的横向数据与纵向数据的结合。
形符声符相加组成新字,其组合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模式。
加形符构成形声字: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假借使一字代表多词的情况下,为了区别词义,减少书面交际的混误,于是附加形符,而构成形声字。这是同音分化而形成的形声字,有两种情况:
(1) 为本字加形符。一个字被假借以后,再为本字加上形符,以便与被借字区分开来。如莫字,其本意为 “日落、傍晚”,当它被借为否定副词和无定代词后,为了不使它兼义过多,就在本字下再加一个形符 “日”,而写成 “暮”。其他例子如: 它—蛇; 然—燃; 朱—株; 云—雲; 止—趾等。
(2) 为假借字加形符。一个字被假借后,再为借字加上形符。比如: 其字,它的本义是簸箕。语言中有房基的 “基”这个词,但没有这个字,就借 “其”字来代替。后来为了区分 “其他”的 “其”,代词 “其”等,便为借字加了个形符,成为 “基”字。在 “房基”这个意义上,“其”和 “基”就成为了古今字。其他例子如: 食—蚀; 取—娶; 昏—婚; 采—彩; 鸟—鸣等。
加声符构成形声字: 加声符也有两种情况,即为本字为加声符和为引申义加声符。
(1) 为本字加声符。一个意义引申以后,分化出一个新义,为了区分这两个意义,就为本字加声符构成区别字: 比如: 晶(xīng)的本义是星星,引申为明亮的意义,读为jīng。为了不使 “晶”字兼义过多,就在本字下面加了个声符 “生”,成为 “曐”字,使之与 “晶 (jīng) ”字区分开来。这样,在天体的意义方面,“晶”和 “星”就成了古今字。其他如: 自—鼻; 网—罔等。
(2) 为引申义的区别字加声符。一个字被引申以后,为引申义另造一个区别字,这个区别字就是在本字上加注声符。比如: 食字,是个名词,本义为食物,引申为 “喂养”意义,后来,为引申义加上声符 “司”,写成 “飼 (饲) ”。在 “喂养”的意义方面,“食”和 “饲”就成了古今字。
意与音合成的形声字: 当语言中的词需造字时,一方面根据这个词的意义特点,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字来充当形符; 另一方面,又根据这个词的语音特点,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字来充当声符,把意义和声符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字,这就是音义结合。比如: 村、芹、氢、镁等。用这种方法,可以为任何一个新的意义造字,比如化学元素表中的新元素文字就是这样造的。
4. 声符也有表义作用 (同源词问题)
声同义通的词,谓之同源词。
词的分化孳乳,要求能表达自己的形体,于是在原有字形上附加表示词义类别的形符,而构成新的形声字。这种形声字是同源分化的结果,所以,声符往往也是有意义的。
(1)形声字是声符本义的同源分化字
一个词的词义可以有多种方式引申,因为引申,或为本义另造形声字,或为引申义另造形声字。为本义、引申义制造形声字的实践,使人们意识到可以使用同样的办法为同源分化字创制形声字。比如:
包bāo, 小篆写为, 睡虎秦简写为 , 像妇女怀胎形, 巳在中, 像子未成形, 是“胞”的初文。林义光 《文源》释包为: “胞之古文,胎衣也。”胎衣包子像包裹裹物,于是有了 “包裹”义。由此引申出来的意义,以 “包”为声符,皆与 “包裹”意义相关。比如皮肤隆起的包是包的引申义,先是用 “包”表示,后来为它造 “疱”字。花未开像包形,本来写作 “花包”,这是 “包”的引申义,后造 “苞”表花苞。人们刨坑,坑形亦似包,即凹下去的包,于是 “刨”字也用包做声符。“抱”物之形需双手张开弯曲形似包;“雹”形似包; 腹 “饱”也形似包; “泡”水质包状物; “袍”穿在身上之衣似包; “匏(páo) ”,像葫芦的瓜类植物。
(2)假借义因分化而充当声符的同源分化字
“反”的本义为攀,从厂 (hǎn) ,从又,用手攀登山崖。假借为翻转,由翻转再引申为掉转、颠倒,再引申为相反、违反、反抗等等。以 “反”为源,分化出的返、贩、饭、眅 (pān),皆与 “翻转”义有关。
返: 回来的方向与去时相反; 贩: 往返于此地彼地经商为 “贩”; 饭: 一日两三餐,天天如是反复不断地进食为 “饭”; 眅: 现出白眼叫 “眅”,即通常所说的翻白眼。
当然,以 “反”为声符的还有 “扳 (bān) 、坂 (bǎn) ”,这两个字又是本义 “攀”的同源字。“板、版、钣 (bǎn) 、舨”则是 “反”的旁纽叠韵字——“片”的借音借义的同源分化字,皆与 “片”状物有关,与 “反”无关。
(3)王圣美及其 “右文说”
“右文”指的是声符,“右文说”的提出源于宋朝王圣美。沈括 《梦溪笔谈》十四中说道: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餐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小为义也。”梁启超进一步补充了下列字: 丝缕之小者为线,竹简之小者为笺,木简之小者为笺 (jiān),竹木散材之小者为栈(zhān),酒器之小者为盏等等。
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主张形声字的声符与字义有关。由于声符大多数在字的右方,故称之为 “右文说”。这种学说,对清朝学者,如黄承吉、王筠、段玉裁、章太炎、刘师培等的文字、训诂学研究均有很大的帮助。诚如刘师培所说的: “古无文字,先有语言……本 (着)语言制文字,即以名物之音为字音。”这样,字音与字义必然有密切的联系,音近而义通。
我们认为,声符只有在词义引申然后加上形符的同源分化的情况下,才可能表示意义。因为这样的形声字,其本字意义是其他词义的基础。比如: 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叫 “加”,后来由于字义引申,把车套在马上叫 “加 (驾) ”,把放东西的器具叫 “加(架) ”,把刑具套在犯人头上叫 “加 (枷) ”,对人予以重奖叫 “加 (嘉) ”。再后来,为了区别这些引申义,就给这些字分别加上了不同的形符,而写成前面括号中的字。再如: “𢀖 (jīng) ”, 繁体写为坙, 郭沫若认为是“经”的初文。 “象织机之纵线形。 ”线又细又长。在本字上加形符构成的新词,都有这个意思,如草之细长者为 “茎”,头之细长者为 “颈”,身之细长者为 “胫”,水之细长者曰 “泾”,路之细长者为 “径”。
如果字被假借后再加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声符本身就没有意义,所以,不同源,同声符也不同义,这样形成的形声字,不能用 “右文说”来加以解释。否则就会出现笑话。比如王安石赞同右文说,他说“坡是土之皮”。苏东坡却讥之曰: “滑是水之骨吗? ”,使王安石无法解释。当然,在这种学问之争中,也并非都是苏轼占上风,比如: 一次王安石写了首诗,其中有 “明月当空叫,黄狗卧花心”。东坡见后,提笔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当时王安石见了很恼怒,但什么也没说,以后,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岛,才知道明月是一种鸟的名字,黄狗是一种花名,此花心处有五狗形花蕊。此时东坡才知自己的错误。
(4)亦声现象
通常就是会意字兼形声字,其中一体既表义也标音。比如:
仲: 从人,中声,意为老二。声符 “中”与 “老二”在意义上直接有关,“老二”意味着不前不后,处在中间。故兄弟排序为: 孟、仲、季。
贫: 从贝,分声,财物少。分贝就少,故 “分”既表音,亦表义。
娶: 从女,取声。取亦声。
汲: 引水也,从水及,及亦声。
珥: 瑱 (tiàn,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从玉耳,耳亦声。
5. 形声字的结构形式
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大体上有以下八种:
左形右声 (江、河) 右形左声 (鸠、鸽)
上形下声 (草、管) 下形上声 (婆、架)
外形内声 (国、裹) 内形外声 (闻、闷)
省声 (恬、产) 省形 (考、星)
下面侧重讲一下省形和省声两种形式:
省形字: 形符被省略了一些部分 (成分) 的字。
耆: 是老的意思, 本来应该从老, 旨声; 但篆文的 “老”作, “旨”作, 累迭起来,字形就会写得很长,因此把“老”的下部省去,变成 “从老省、旨声。”
考: 《说文解字》释为: “老也,从 ‘老’ 省,‘丂(kǎo)’ 声。”
星: 从晶省,生声。
省声字: 声符被省略了一些成分的字。
莹: 是指玉的颜色很好,本来应该从玉,荧声。因笔画太多,声符省去 “火”,变成“从玉,荧省声”。
恬: 从心,甜省声。声旁 “甜”,省去了 “甘”旁。
产: 从生,彦省声。产的繁体写为 “產”,声旁为 “彦”,与 “生”组合时,省去了“彡 (sān) ”。
夜: 从夕,亦省声 (亦省右边一点) 。
炊: 从火,吹省声。
券: 劳也,从力,卷省声。
叹: 吟也,从欠,难 (難)省声。
6. 形声字的局限性
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方式有八种,导致其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并不固定。比如“门”字,在 “闺、阁”等字中,它是形符,而在 “问闻”中则是声符。这样就使人们有时难于确定一个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既不敢贸然读音,更难确定词的本义。
即使形符声符相同的字,其组合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有时,不同的形符声符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汉字。比如: 帕—帛、召—叨、吟—含、杏—呆、裹—裸、陪—部。
有时, 又构成了异体字。 比如: 桃—𣑯、 峰—峯、 略—畧。
形声字并不直接表音,缺乏声符标志,所以,有时也容易和会意字混淆。比如: 休:会意; 沐: 形声: 取: 会意; 饵: 形声。
虽然如此,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中,形声是最能制造新字的造字方法。只要确定了意义范畴,找一个同音 (或音近) 的字,就可以合成形声字。同时,形符和声符的出现,还使大批汉字在偏旁系统上联系了起来,加强了汉字的系统性。所以,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形声字只占20%左右,而到汉朝,形声字已占到70%以上。据统计,许慎的 《说文解字》共9353个字,其中象形字364个,指事字125个,会意字有1167个,形声字已多达7697个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