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羁
《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发爲鬌,男角女羁。」 郑玄注:「鬌,所遗发也。夹囟曰角,午达曰羁也。」 孔颖达疏:「囟是首脑之上缝,故《说文》云:十其字,像小儿脑不合也。夹囟两旁当角之处留发不翦……《仪礼》云:『度尺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今女翦发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交通达,故云。午达不如两角相对,但纵横各一在顶上,故曰羁。羁者,只也。」後因以「角羁」指古代童稚头顶两两相对的束髻。
宋 苏轼《和陶<郭主簿>》之一:「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淮 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