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 曾子斿鼎,殷周金文集成2757,春秋早期 □□事于四國。
 蔡侯紐鐘,殷周金文集成211,春秋晚期 建我 (邦) (國)。
 國差𦉜, 殷周金文集成10361,春秋 國差立事歲。 按: 从匚。
 國子鼎,殷周金文集成1348,戰國早期
(國)子。
 古璽彙編733,戰國 長國。
 古陶文彙編3.1005,戰國 國。
 包山楚簡·文書45,戰國 五帀(師)俈䐘司敗周國受期。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22,戰國 國中又(有)四大安(焉)。 按: “或”所从“戈”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戰國 子曰: 又(有)國者章 (好)章惡。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3,戰國 亡(無)備(服) (喪), 它(施)(及)四國。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乙篇,西漢 利以真國。
 增訂漢印文字徵 陳國範讜。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其先胤自宗周王季之穆,建國東虢,因而氏焉。
 元天穆墓誌蓋,北魏 黄鉞柱國大將軍丞相太宰昭王墓誌。
 吐谷渾璣墓誌,北魏 其先吐谷渾國主柴之曾孫。
 道明墓誌,北齊 魏太和之初,邦國禮遣。 按: 中从“王”。
 步六孤須蜜多墓誌蓋,北周 大周譙國夫人墓誌銘。
 □墮及妻趙氏墓誌,隋 宜其久長,母儀家國。
 寂照墓碑額,唐 唐故安國寺照和之碑。 按: 从或、玉。
 謙卦碑,唐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傅思諫墓誌,唐 樂只君子, 觀國之賔。 按: 不从或,从八、方。 《説文》: “國,邦也。从口从或。” 金文本作“或”。西周早期何尊:“余𠀠(其)宅𢆶(兹)中或(國)。”其中“口”表示疆域,“戈”表示以戈守衛。後累增義符“口”作“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實物文字中“口”或省作“匚”。 金文及戰國楚簡或借“ ”作“國”, 附録如下:
 師㝨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3, 西周晚期 弗𨒪(蹟)我東 (國)。 按: 从邑。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戰國 又(有) (國)者章好章亞(惡)。
國 (guó)从口,从或。或,古“域”字。 【按】國,《説文》:“邦也。”大曰邦,小曰國,統稱的時候没有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