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隐语之用,被于纪传。」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虀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修曰:『此隐语耳。』」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大明》:「先是元帝召一术士问以国事。对曰:『国家千秋万岁,垂祚无疆,除是日月并行,数始尽耳。』比我明兵至而元亡。盖『日月并行』乃『明』字隐语也。」
清 赵翼《陔余丛考・谜》:「谜即古人之隐语……刘歆《七略》有《隐书》十八篇,则并有辑爲书者,然皆不传,惟『卯金刀』、『千里草』之类,出於风谣者,略存一二。至东汉末乃盛行,谓之『离合体』,如蔡中郎书曹娥碑阴『黄绢幼妇,外孙虀臼』,杨修解之,谓『绝妙好辞』四字也。」
3 犹黑话。
宋 陶谷《清异录・惺惺二十一》:「博徒隐语,以骰子爲惺惺二十一。」
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士令其将贼中隐语备述而笔记之。」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教匪遗孽》:「宿州 张义法者,从永城 魏中沅学弹花织布两歌,皆邪教中之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