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言言
1 指欢言。
《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唐 孟郊《自惜》诗:「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清 龚自珍《怀我生之先箴》:「吾末从而游,吾恍惚与言言,与语语。」 2 高大貌;茂盛貌。
《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毛传:「言言,高大也。」 孔颖达疏:「言言是城之状,故爲高大。」 宋 王令《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篷轩铭》:「斯堂暨轩,闲闲言言。」 3 用言语表达。
《列子・说符》:「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张湛注:「言言则无微隐。」 卢重玄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尝,唯神之无方。知言之谓者,神会也。」 唐 王维《谒璿上人》诗序:「色空无得,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 4 句句。
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金 元好问《丰山怀古》诗:「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于牛氏之口者,言言欢悦;出于伯喈之口者,字字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