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
孔颖达疏:「公桑蚕室者,谓官家之桑,於处而筑养蚕之室。」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太后置蚕室织室于濯龙中,数往来观视以爲娱乐。」
《晋书・礼志上》:「汉仪,皇后亲桑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
2 古代执行宫刑及受宫刑者所居之狱室。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爲天下观笑。」
张铣注:「蚕室,汉行割刑之室,使其避风养疮者。」
《汉书・张安世传》:「初,安世兄贺幸於卫太子,太子败,宾客皆诛,安世爲贺上书,得下蚕室。」
颜师古注:「谓腐刑也。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爲密室蓄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爲蚕室耳。」
明 杨珽《龙膏记・脱难》:「险些儿遭刑来犯法,就便是对狱吏的条侯,下蚕室的司马。」
清宋琬《诏狱行》:「古来万事难问天,蚕室谁怜汉 司马。」
3 即蚕茧。
明 张鼎思《琅琊代醉编・蚕室》:「然蚕以茧自衣,亦谓之室。《易林》曰:『饥蚕作室』是也。」参见「蚕茧」。
4 春秋 鲁邑名。在今山东省 平邑县。
《左传・哀公八年》:「吴师克东阳而进,舍於五梧,明日舍於蚕室。」
杜预注:「三邑,鲁地。」
杨伯峻注:「﹝蚕室﹞今平邑县境内。」
5 丛辰名。
《协纪辨方书・义例・蚕室》引《堪舆经》:「蚕室者,岁之凶神也,主丝茧绵帛之事,犯之,蚕丝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