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壹 汉字学的定义
释义

壹 汉字学的定义

汉字学以作为记录人的思维、意识的视觉书写符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字形体、意义、读音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文字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汉字学是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具体文字学的范畴。汉字学下面还有许多的分支,比如甲骨文字学、金文字学、汉字形体学、汉字文化学等等,但从大的方面,一般把它区分为古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两大类。
古文字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古文字研究的学问。古文字学也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古文字学指针对古文字本身的研究,如考释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特点和规律等等; 广义的古文字学则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对古文字资料的所有研究。现在学术界讨论古文字学,基本上是采用广义的概念。古文字学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它既是专门之学,又是杂家之学。从事古文字学不但需要关于古文字本身的专门知识,而且往往需要有关上古时代的各方面知识,这是其所以难之故。而从另一方面看,这又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因为一旦你掌握了古文字这一工具,举凡上古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数术、习俗、语言、文学、艺术等等方面的研究,几乎都可以从古文字资料里面找到第一手的素材,并且其可靠性是传世文献所无法比拟的。随着考古发现的日益丰富,古文字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加上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提高,使得古文字学的研究,发展尤其迅猛,正成为当今一门世界性显学。
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科学是现代汉字学。现代汉字学研究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包括汉字的现状、日常应用中的字量统计与分析、字频统计与分析、现代汉字构形方法及构形规律、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现代汉字的信息处理等问题,都是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现代汉字学是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与普及汉字教育、国家语文政策、汉字索引系统、电讯、电子计算机、教育心理学等事业或学科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汉字学研究的对象是汉字。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与其他自源文字相比,就成熟的文字体系而言,其历史不是最早的。
两河流域的丁头字 (楔形字) (图1—2),成熟于公元前3500年前 (中国黄帝传说时代) ; 现存最晚的一块有丁头字的泥板是公元75年的遗物 (中国东汉初年); 丁头字的使用时期超过3500年。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圣书字 (图1—3),也成熟于公元前3500年前,可能比丁头字略晚; 结束于公元5世纪之末 (中国东晋末年),这时候晚期的人民体停止使用了; 圣书字的使用时期长达4000年。
中美洲的玛雅字 (图1—4) 成熟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在成熟之前,经过漫长的逐步发展过程。
上面三种文字,都是较早成熟的自源文字,都经过了表形阶段,发展了表意和表音的功能。但是这三种出现较早的文字,都相继停止使用,唯有汉字今天仍然在服务于人类社会,成为保持着完整体系、古今绵延不断的最古老的文字。
发源于黄河流域的汉字,成熟于公元前1600~1400年的殷代,比丁头字和圣书字都晚两千年,不是成熟最早的文字。汉字的使用时期从甲骨文算起已经有3300年以上,今后还要继续使用下去,到公元2700年将超过圣书字的使用时期,那时候汉字将是使用最久的文字。[1]虽然如此,作为今天仍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唯一存活着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却拥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且不说国际上讨论文字的起源以及古文字的一般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 仅就中华文化而言,传世的文献典籍,经过千百年的辗转传抄与刊刻,或讹误错误、或增删改易,或纯属后人伪托,其可靠性不能无疑。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则是时代确凿而未经篡改的第一手史料,不仅可补商周文献的不足,而且也是判定现存商周典籍真伪的天然标尺。宋代赵明诚 《金石录·序》中说: “史碟处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 而刻辞当时所立,可信不疑。”于省吾先生 《商周彝器通考序》说得更彻底: “余尝为研讨秦汉以前语文学、经学、诸子学、史地学,均须以古文字为发人。若但以载籍为凭依,则疑讹互生,必不能究极本源。”[2]古文字学本身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古文字学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它对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图1—2 两河流域的丁头字 (楔形字),成熟于公元前3500年前



图1—3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圣书字,也成熟于公元前3500年前




图1—4 中美洲的玛雅字成熟于公元前250年左右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