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壹 汉字教学的起源
释义

壹 汉字教学的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汉字被应用于政治生活和社会交际的同时,汉字教学就已经开始了。根据考古文献研究,在汉字系统形成的殷商时期,习字学书就已经成为当时教育的重要内容。郭沫若的 《殷墟粹编》 1465~1479片,收有刻写六甲表的前12行,他在 《序言》中指出,这是商人教子弟刻写文字的记录。张政爙通过对各代文物的比较考证,肯定了郭说。他指出: “我们知道殷墟卜骨上常见学刻六甲表的前几行,居延汉简上常见学写 《仓颉篇》、《急就篇》的前几句,汉砖上也常见学写 《春秋公羊传》的首章,都是学书者所作,事情或许相同”[1]。这说明,商代确有教学习字的 “书学”,只是当时的文字主要掌握在巫史手里,汉字教学因而也只是极少数人的内部行为而已。
西周时期,汉字教学已经被正式列入学制。据 《周礼》记载,“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所谓 “六书”,即殷商时期的 “书学”,属识字教育的内容。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就是说,“六书”是 “国子”入学后最先学习的内容。
此后,汉字教学就成为历代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承周制,是西周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当朝重臣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亲自主持编写童蒙识字课本,可知秦王朝对识字教育的重视。汉代统治者不仅重视汉字教学,还在法律中作出具体规定。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 “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 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从此,识字教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汉时已经有了类似今天小学的 “书馆”。王国维说: “汉时教初学之所名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 《仓颉》 《凡将》 《急就》 《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2]。崔实 《四民月令》说: “正月,民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冻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 “小学”即书馆,“篇章”即童蒙识字课本。幼童即开始进行识字教育,历代无不如此。宋陆游诗曰: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 自注曰: 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 “冬学”; 所读《杂字》 《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3]。描绘的虽是南宋农村儿童习字学书的景象,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