夅jiàng,gàn会意字,甲骨文,上下画的是都是脚板,上下结构为“夅”;左右结构为“舛”。表示行走。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àng 降(降落伞;又读xiáng,投降) 绛(深红色,绛紫) 洚(洚水,即“洪水”,依《广韵》又读“户公切”) gàn 赣(赣江。《集韵》中古“赣”字由氵、夅、章、贡合成。“夅”表音) páng 逄(姓氏) 相关链接 夅,其声母古为舌根音,作声符生成的字有赣、逄等,后分化出舌面音。 夅 (xiáng)此“因壘而降”之“降”之正字。从夂、㐄相承,不敢竝也。降,下也。 【按】“因壘而降”,語出《左傳·僖公十九年》:“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文王聽説崇侯虎德行昏亂而去討伐,攻打了三十天,崇侯虎都不投降。於是就退兵回來,進一步修明教化,再去攻打,依然憑靠以前所築的壁壘(未建新的壁壘,也没有增加兵力),這時崇侯虎投降了。這個歷史故事宣揚德行教化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