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夏承碑 |
释义 | 夏承碑東漢·建寧三年(170)刻。隸書十三行,行三十字。一名 <淳于長夏承碑>。初立于直隸洛州廣平郡,其後顯晦甚奇,嘗淹没無聞,北宋·元祐(1086—1094)間,整治河堤時出土。然未得保護,置于府學後堂,泐字漸增,終至僕倒。明·成化十五年(1479),知府秦民悦建“愛古軒”重立之,尋復入土中。嘉靖十七年 (1528)再度問世,後在郡主唐寬處,遭地震裂毁,從此消聲匿迹。今立于河北省永年縣紫山書院者,係嘉靖二十四年 (1545),知府唐耀據成化舊拓本所重勒。耀重勒時,在碑末補刻注: “建寧三年蔡邕伯喈書”,繼刻有正書四行重建記。據此,世人多稱蔡邕書,實顯輕率,并無確證,蔡邕著述中亦未提及此文。其他重刻碑尚多,如“成化刻本”、“嘉靖刻本”等,均不甚佳。清楊守敬《平碑記》曰: “相傳明時修縣城,傖父用碑作甃石,今所存之碑,係嘉靖間重刻,毫無意味。翁覃溪(方綱)據宋拓重刻一本,亦不見佳。獨念是碑自歐 (陽修)趙 (明誠) 以來,皆稱為奇石,曾不得一見真本為可恨也。原本道光時(1821—1850)藏顧湘舟 (沅)處,今不知所在。”所稱舊拓本者有二: 一為清人李宗瀚所藏 “臨川李氏本”(民國七年商務印書館有影印),翁方綱甚為推重,以為北宋原石拓,其實不然,顯係翻刻本;一為日本中村氏書道博物館藏本,僅鈐有“伊墨卿審定宋拓本”一印,其流傳不詳,但妙于他本,比“李氏本”有霄壤之别,今無超越者。然究竟是否北宋原石拓本,因原石無存而未定論。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