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石淙詩唐 視元年(700) 刻。 是年則天武后率群臣游江南登封石淙,此石所刻為當時之詩作,刻于北崖。南崖刻有〈秋日宴石淙序〉,形成一對。刻有武后御製七言詩一首及侍游群臣之作十六首并序。清王士禎評云:“牝朝淫昏之世,二張 (張易之與張昌宗) 常侍行幸,預倡和,既遭千古齒冷,而銜列李嶠、蘇味道輩之前,諸人亦甘俯首。當時群臣上下,豈不知羞惡之心?”薛曜書。楷書三十九行,行四十二字,分為三截。石尚完好。字體瘦勁,而頓挫之處有如腫節,可知出自褚(遂良)法,自成一格。北宋黄庭堅之書法亦受此影響。清楊守敬 《平碑記》將此書與 〈秋日宴石淙序〉 并論,曰:“書法瘦勁奇偉,郭蘭若(尚先)謂為宋徽宗(趙佶)瘦金之祖,良是。曜筆力精勁乃爾,唐人多稱嗣通而不及曜,豈亦有幸有不幸耶?然當時諸臣,不乏工書之人,獨令曜執筆,則固重推之矣。” 
夏日游石淙詩 (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