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5843,殷
既伐大

大丏簋, 殷周金文集成3457, 殷
大丏乍(作)母彝。

麗簋,殷周金文集成3975,殷
用乍(作)大子丁。

太保黹作宗室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372,西周早期
大(太)(保)乍(作)宗室(寶)(尊)彝。

遘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159,西周早期
大(太)

大師虘簋,殷周金文集成4251,西周中期
王各(格)大室。

農卣,殷周金文集成5424,西周中期
小大事母(毋)又(九)田。

芮大子白簠蓋,殷周金文集成4537,西周晚期
内(芮)大子白乍(作)(䀇)。

周原甲骨文H11:50,西周
大保。

大司馬簠,殷周金文集成4505,春秋早期
(司)馬孝术自乍(作)飤(䀇)。

曾侯乙鐘(下一2),殷周金文集成287,戰國早期
大族之珈

越王大子矛,殷周金文集成11544,戰國早期
於戉(越)(以)王旨之大子(壽)自乍(作)元用矛。

鑄客爲大后脰官鼎,殷周金文集成2395,戰國晚期
(鑄)客爲大句(后)脰官爲之。

大府盞,殷周金文集成4634,戰國晚期
大𢊾(府)之盞。

七年陽安君鈹,殷周金文集成11712,戰國晚期
大攻𪱛(尹)韓□。

古璽彙編22,戰國
大司徒長□□。

古璽彙編127,戰國
大𢊾(府)。

古陶文彙編5.321,戰國
大匠。

古陶文彙編5.384,戰國
四年周天子使卿大夫……

古陶文彙編6.219,戰國
大。

古陶文彙編6.220,戰國
大。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822,戰國
大陰。

三晉貨幣50,戰國
大陰。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874,戰國
大陰。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2766,戰國
大。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2765,戰國
大。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2635,戰國
大。

曾侯乙墓13,戰國
黄𨑺王所馭大𡱒(殿)。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48,戰國
禱大水一(犧)馬。

包山楚簡·文書23,戰國
九月癸丑之日不(將)𨙽大司(敗)(以)(盟)𨙽之𣟊里之担無又(有)李甶(思), 阩門又(有)(敗)。

包山楚簡·文書157,戰國
命少(宰)尹鄩𧧏(察)(𦖞〔問〕)大(梁)之戠之客苛坦。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38,戰國
康𫌲(誥)曰: 不還大暊, 文王(作)罰。

九店楚簡·五六號墓竹簡37下,戰國
不可以(作)大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0,戰國
大人不(親)丌(其)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昔者君老4,戰國
大(太)子乃亡𦖞(聞)、亡聖(聽)。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2,戰國
(匡)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毁室—昭王與龔之𦞠6, 戰國
大尹遇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17,戰國至秦
其大廄中廄宫廄馬牛殹(也)。

秦印文字彙編
河間大(太)守。

馬王堆漢墓帛書·二三子問,西漢
龍大矣。

銀雀山漢墓竹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795,西漢
五人之大桮(杯)。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49,西漢
大倉治粟。

居延新簡EPF22.11,西漢
大笥一合。

鬱平大尹馮君孺人畫像石墓題記,新莽
鬱平大尹馮君孺人。

增訂漢印文字徵
大利榬敞。

增訂漢印文字徵
大史延印。

增訂漢印文字徵
大吉日。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尊琦大人之意。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大(太)原陽曲人也。

元天穆墓誌蓋,北魏
黄鉞柱國大將軍丞相太宰昭王墓誌。

元敷墓誌,北魏
大(太)宗明元皇帝之曾孫也。

長孫囧墓碑額,東魏
魏故大中正長孫公墓銘。

孫先造像記,隋
大理冥漠。
《説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甲骨文、金文象一正面站立之人形,以此表示大小之“大”。楚系文字中或訛變作上下相疊之二“”形。 實物文字中常用作大小之“大”, 或用作“太”。 从“大”構形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

大,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初文象正面而立的人形,金文尤顯。王筠説本爲天地之“大”,而無由象之,故借人形以明。裘錫圭説,“大” 的字形象一個成年大人。就造字法或表意法而言,它是以一種具有 “大”這個特征的事物,表示抽象之“大”,引申爲高尚、尊崇等義。但若作爲構形部件,“大”一般仍表示站立的人或大人,作形容詞之“大”者少見。文獻通 “太”最爲常見。卜辭、銘文或用作小大之 “大”。卜辭又或用作地名。銘文或用作人名,或用同 “太”。提示: 本字條選擇甲骨文、金文多種字形,粗看大同小異,細看就可以看出筆順,對臨摹書寫大有益處。再仔細比較,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甲骨文與金文的異同以及兩者的關係。
楚簡帛文作,後者爲楚文字風格。秦簡牘文作,由此可以推尋演變軌迹。有趣的是,“大”字從古老的形,中間經過,又回到了形,衹是最後變成横、撇、捺三畫罷了。

★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说文》籀文、小篆象正面站立,伸开双臂的人形,以大人(成年人)的形象表示大小的大,隶定为“大”。本义读dà,规模或数量等超过一般,引申为年长、重要的、副词(表示程度深或范围广)、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等;又读dài,用于“大夫(医生)、大王、大城”等。
【辨析】
❶以“大”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人有关,如“奎、夾(夹)、夷、奚”;有的与大的性状有关,如“夸、奄、契”。
❷以“大”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dá:达∣dā:耷∣tuó:驮。

大·太dà·tài

(甲) (篆)
古大、太同字,像叉腿而立的人。“太”字下部的一“、”表示男子的外部性征,本义为“成人”,作意符生成的字有夫、天、奔、夷、夭等。成人与未成年人比,有大小之分,故为“小”的反义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a
阴平:哒(象声词)
耷(《玉篇》:“耷,大耳也。”)
阳平:达(到达)
鞑(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挞(鞭挞)
闼(小门)
dài
轪(车轮,“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屈原《离骚》)
tài
汰(淘汰)
态(态度)
肽(一种有机化合物)
钛(金属元素)
相关链接
达,繁体为“達”,其“土”乃“大”之讹,表音。本为羊跑在石板上发出的声音。也可作会意字解,“辶”,表示行进、发展;“羊”,祥也。故“发达”连用。二级声符字。

(dà)

大小是其本義,而難爲象也。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借人形以指之。 字臂与脛相屬,“大”則兩臂恢張,故爲大也。

*dar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古文从穴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十篇下)
《說文》: ,籀文大。 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之屬皆从大。(十篇下)
成人的身軀大於小兒,用以表示大小的概念。

(dà)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凡大之属皆从大。”(徒盖切)
甲骨文有等,西周金文作,象人正立之形。战国晚期金文或作,已不太象形了。王筠《说文释例》曰:“天地之大,无由象之以作字,故象人之形以作大字,非谓大字即是人也。故部中奎、夹二字指人,以下则皆大小之大矣。它部从大义者,凡二十六字。惟亦、夨、夭、交、尣、夫六字取人义,余亦大小之大,或用为器之盖矣。两臂侈张,在人无此礼体,惟取其大而已。”《说文》中以大为古文,以为籀文,从而分为两个部首。大部有奎、奄、夷等十七个字,都是上形下声的字;而亣部有“奕、奘”等七个字,下面都从亣,上为声。这两个部首本来没有必要分别,实在是因为结构不同而加以区分。“大”还可以当“太”用。《骈雅训纂·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
大部有十七个属字。如“奎”字下云:“两髀之间。从大,圭声。”又如“奄”字下云:“覆也。大有余也。又欠也。从大,从申。申,展也。”又如“夷”字下云:“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3画)
❶dà
❷dài

*

3画 大部 
(1) 在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力量、强度、年龄、重要性、程度、规模、声势等方面超过一般的或超过比较的对象(跟“小”相对): ~平原|~苹果|~龄|~声|~规模|势力~。
(2) 大小的程度: 你今年多~了?|爸爸的手有孩子的两个~。
(3) 排行第一的: ~哥|老~。
(4) 时间更远些: ~前年|~后天。
(5)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作|~札|尊姓~名。
(6) 表示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约|~概|~致|~要。
(7) 用在时令或节日前,表示强调: ~热天|~清早|~年夜。
(8) 姓。
 另见dài(70页)。


*dài

3画 大部 义同“大”(dà)。用于“大城(地名)、大夫(医生)、大黄(中药名)、大王(强盗首领)”等词中。
 另见dà(69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