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大(辟)尸 天大人大尸亦大 (二) |
释义 | 大(辟)尸 天大人大尸亦大 (二)“屈”從出,是尸的座大,欲出之物受到壓抑,且難於履直,故人受屈而“倔”,山受屈而“崛”,動起手來就是“掘”,這些事都發生在“尸”下那個“莫高窟”中。 辟,甲骨文作“”,是一向左身後又有“辛金”作護佑的跽坐之人。殷墟卜辭用作: (1)地名。“王其酹二方白(伯)于師辟。”在今山東莒縣東南。 (2)人名。子辟,“王勿御子辟”、“御子辟,小王不”、“王弗其子辟”等。子為殷商族姓,子辟擬為僅次於商王的貴族。 (3)寵臣。辟臣,即被寵幸的官員,“其辟臣,唯亞…”、“多辟臣其…”等。可見早在殷商時代“辟”作為人,他的人格地位也就很不低了。 金文作“”,是“尸”屁股底下坐了一顆太陽(與“尉”左半部的造意近似),身後有“辛”的華蓋作保護。 小篆將“辟”的太陽“○”方塊化作“口”,楷書因之。 辟,多音字。它是在“尸”基礎之上加符處理的造字:“○”(太陽或“=”),位南方,隱天子面南;“辛”華胥氏子裔及其王者之徽,在這裏用作華蓋。華蓋,《後漢書》六九:“……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 “辟”的本意是,天子,諸侯王者的寶座,《尚書·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引伸有: (1)打開。《聊齋志異·山魈》:“鳳聲漸近居廬,俄而方門辟矣。” (2)開發。《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墾草入邑,辟地殖穀。” (3)開拓。《詩經·大雅·召旻》:“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4)開創。如開辟新局面。 (5)開化。清·譚嗣同《仁學》:“今則新學漸興,民智漸辟。” (6)教化。辟雍,西周專為貴族子弟設置四周有水的大學堂。遺址尚在,在今陝西西安市灃河中游西岸靈沼鄉,它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所大學的所在地。 (7)排除。漢·陸賈《新語·慎微》:“除天下之患,辟殘賊之類。” (8)駁斥。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9)透徹。如見解精辟。 (10)刑罰。大辟,死刑。 (11)徵召。《後漢書·黃憲傳》:“憲初舉孝廉,又辟公府。” (12)平息。通弭,意為弭災兵,遠罪疾,《禮記·郊特牲》:“有田辟焉。” (13)天子、諸侯、君主的稱謂,《詩經·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14)在僻、譬、霹等字未出以前為其假借。 “辟”作為部首,異構了許多漢字,在此依照本意,分別做點解釋: 劈:從刀。用刀破開。 鐾:(ㄅ |)從金。以辟的貴氣磨礪刀具,如鐾刀子,鐾筆。 檗:(ㄅㄛ)從木。木名,即黃柏,因色黃而從“辟”。飲冰茹檗,即含辛茹苦,與臥薪嘗膽意境近似。 壁:從土。土,五行為中央,故為軍壘。《史記·高祖紀》:“(漢王)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 璧:從玉。玉的貴稱,如“辟”質地的玉。 臂:從月(肉)。“辟”的上肢。 嬖:從女。帝王寵愛的女性,《史記·周本紀》:“幽王嬖愛褒姒。” 擘:從手。以手剖分,《史記·專諸傳》:“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隱喻拇指。 擗:從手。以手剖開。 甓:從瓦。古代磚瓦之類,以“辟”喻此類的貴氣,《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是說堂屋鋪有磚路。 譬:從言。以“辟”的透徹言人,《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襞:從衣。以“辟”喻衣之貴氣,引伸以摺疊來珍藏,《漢書·揚雄傳·反離騷》:“衿芰茄之綠衣兮,被芙蓉之朱裳,芳酷烈而莫聞兮,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避:從辶。行為上與“辟”相違。 躄:從足。“辟”有足而不行走。 闢:從門。“辟”的開拓疏通。 僻:從人。“辟”也是人,其性情偏執、邪乎、怪異,《論語·先進》:“師也僻。” 澼:從水。“辟”以水漂洗。 薜:從草。名貴植物,喻“辟”的貴氣。 癖:從病。“辟”積習成病。 霹:從雨。“辟”如疾雷。 《說文》:“辟,法也。從卩,從辛,節制其罪也。從口,用法者也。”“法也”僅是辟的一個引伸之意,其析形是完全的望文生義。按許君之釋,上述以“辟”所異構的漢字許多就無法解釋。更無法解釋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文字改革,神氣十足的“尸”被充作“屍”的替用字,從此這“尸”與“屍”之間的誰貴誰賤、誰死誰活,貴賤死活都說不清了。 天大,人大,尸亦大。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