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
毛传:「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
陆德明释文:「髦,《说文》作髳。」
《仪礼・既夕礼》:「既殡,主人说髦。」
郑玄注:「儿生三月,剪发爲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长大犹爲饰存之,谓之髦,所以顺父母幼少之心。至此,丧无饰可以去之。髦之形象未闻。」
《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杜预注:「童子垂髦始冠,必三加冠,成礼而弃其始冠,故言弁髦因以敝之。」
清 毛奇龄《李女宗守志记事》:「谁谓髦者,童饰也。」
7 代指儿童。
清 厉鹗《五月二十五日艮山门外晚眺》诗:「几家丛薄径微窄,稚髦闯篱窥过客。」
8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郑玄笺:「髦,,西夷别名。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焉。」
孔颖达疏:「《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又曰:「逖矣,西土之人。」是西方也。彼髳此髦,音义同也。」
唐 李商隐《爲荥阳公举王克明等充县令主簿状》:「伏以臣所部控联谿洞,参错蛮 髦,水接重湖,山当五岭。」
清 田雯《黔书・关索岭》:「若夫马跑泉之异,未必非神明其说,以讋蛮 髦。」
9 四散貌。
《古文苑・扬雄〈蜀都赋〉》:「龙蛇蜿蜷错其中,禽兽奇伟髦山林。」
章樵注:「髦,去声,犹芼也,谓四散山林之间。」
10 螳螂。
11 通「旄」。古时旗杆头上用氂牛尾作的装饰。因即指有这种装饰的旗帜。
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左军皆赤裳、赤髦、丹甲、朱羽之矰,望之若火。」
《文选・张协〈七命〉》:「建云髦,启雄芒。」
李善注:「云髦,云旆竿上施旄也。《上林赋》曰:『连云旆。』髦与旄古字通。」
清 吴伟业《与友人谈遗事》诗:「云髦大纛星辰动,天策中权虎豹陈。」
12 通「耄」。年老。
清 戴名世《艰贞叟传》:「已而安阳新令来,髦且昏。」
13 氂牛。
《文选・张协〈七命〉》:「鷰髀猩唇,髦残象白。」
李善注:「《吕氏春秋》:『伊尹曰: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髦象之约。』高诱曰:『髦,髦牛也。』」参见「髦牛」。
14 通「毛」。毛发。
《说文・髟部》:「髦,发也。」
宋 王安石《寄李秀才兄弟》诗:「後生可畏吾知子,握手何时见二髦。」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证篇三》:「掌中热痛,手少阴绝气,则脉不通,血不流,髦色不泽,而黑如漆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