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髭 zī ㄗ 《广韵》即移切,平支,精。 17画 髟部6画 统一码:9AED 大五码:C068 国标扩:F7DA
1 嘴唇上边的胡子。
唐 周繇《送入蕃使》诗:「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虯髭染塞霜。」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余友毕怡庵,倜傥不群,豪纵自喜;貌丰肥,多髭,士林知名。」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髭说道:『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 2 泛指胡须。
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参见「髭鬓」。 3 动物嘴上的胡须。
《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氏)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 明 陶宗仪《辍耕录・杀虎张》:「吾闻生虎之髭剔齿疾,可已风。」 清 宋荦《乌江》诗:「一间古庙荒烟外,野鼠衔髭上几筵。」 4 方言。毛发直竖张散。参见「髭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