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失)爵, 殷周金文集成7347,殷
(失)。
按: 从中(草)从元(人首),會隱遁之意。

(失)觚, 殷周金文集成6551,殷
(失)。

作父癸(失)卣, 殷周金文集成5092,殷
乍(作)父癸(失)。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33,戰國至秦
吏爲失刑罪,或端爲,爲不直。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諸侯失禮,天子誅之。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西漢
其失火延燔之,罰金四兩。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43,西漢
失聞。

建寧三年殘碑,東漢
邦喪貞幹,邑失……

元緒墓誌,北魏
望舒失御,亭燿墜明。

元恪嬪司馬顯姿墓誌,北魏
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訓。

劉通墓誌,唐
失朱穆之衣冠。
《説文》: “失,縱也。从手乙聲。”
金文从中(草)从元(人首), 會隱遁之意。 楚簡多假“”爲“失”: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59,戰國
(得)者樂, (失)者哀。

★常◎常


shī形声,金文从人,之声,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失”。本义为人名用字。(一说表意,金文1从屮从元,本义表示隐遁,是“佚”的本字。)假借为遗失,由此引申为没把握住、找不到、未达到目的或未满足愿望、改变(常态)、违背、过错等。
【辨析】
❶以“失”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ì:秩、帙∣yì:佚、轶∣diē:跌∣dié:迭、瓞∣tiě:铁。
❷失/遗 见496页“遗”。

shī,yì

大篆、小篆是“手”与“乙”的结合。表示手中有物失落,“乙”为指事符号,亦表声。《说文》:“从手,乙声。”本义为遗失,可读为yì。属形声字兼会意,与“逸”通。《庄子·徐无鬼》:“天下马有成材,若卹,若失,若丧……”后“乙”讹变为一撇。《康熙字典》既收入“手”部,也收入“大”部。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佚(同“逸”,隐逸的人)
轶(超过,超车。《广雅》:“轶,过也。”)
昳(昳丽,容貌美丽。另读dié)
泆(《说文》:“水所荡泆也。”引申为“放纵”)
zhì
秩(秩序)
帙(作量词)
die
阴平:跌(跌跤)
阳平:迭(高潮迭起)
瓞(瓜瓞)
昳(日昳,太阳偏西叫“日昳”)
tiě
铁(铁路)
相关链接
南昌、萍乡等地赣方言中口语中“失”或读为die。跌、迭等字读音受方言影响,似属古音。

(shī)

从手,乙聲。
【按】失,《説文》:“縱也。”段玉裁注:“在手而逸去爲失。”本義爲丢失。

金文;金文;shī

[獨體象形。(《説文》:“失,縱也。從手,乙聲。”不確。失,丟〈遺失、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流離失所〉。違背〈失約、失信〉。找不著〈迷失方向〉。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職、失調〉。没有達到〈失望、失意〉。)]
[春秋] 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舉不失德,賞不失勞。”(舉薦人時不要忘記他的德性,賞賜人時不要漏掉他的功勞。)
[春秋] 曾參《大學·第十章》:“道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這就是説得民心就能保住國家,失民心就會失掉國家。)

*st’jiet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縱也。 从手,乙聲。(十二篇上)
大半不从乙聲,象東西自手中滑失之狀。

shī

(5画)

*shī

5画 丿部 
(1) 丢掉;找不到(与“得”相对): 丧~|~魂落魄|机不可~|迷~方向。
(2) 没有把握住: ~足|~火|万无一~。
(3) 目的、愿望没有实现: ~望|~算。
(4) 改变(常态): ~态|大惊~色|痛哭~声。
(5) 违背;背弃: ~礼|~信|~约。
(6) 过失;错误: ~误|千虑一~。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