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7027反,殷
夷何。

南宫柳鼎,殷周金文集成2805,西周晚期
(司)義夷陽(場)。

季伯歸鼎,殷周金文集成2644,春秋早期
季之白(伯)(歸)(夷)用𠀠(其)吉金。

子蒷鼎,殷周金文集成2498,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
()子(蒷)(夷)爲𠀠(其)行器。

侯馬盟書156:6,春秋
麻夷非氏。

侯馬盟書156:1,春秋
(夷)非是。

侯馬盟書1:16,春秋
(夷)非是。

古璽彙編3901,戰國
公孫(夷)。

包山楚簡·文書28,戰國
八月甲戌之日, 尹之司(敗)邭叴(夷)受(幾)。

秦印文字彙編
長夷涇橋。

秦印文字彙編
夷忌。

張家山漢簡·蓋廬4,西漢
變夷賓服。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56,西漢
夷陵。

漢印文字徵
賈夷。

漢印文字徵
夷譚。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清擬夷齊,直慕史魚。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秉夷塞淵。

于纂(榮業)墓誌,北魏
父散騎,以儒雅稽古,清韻夷放。

元瞻墓誌,北魏
華夷面化。

奚智墓誌,北魏
爲夷之俗。

元悰墓誌,東魏
夷甫之巖巖辟立。

竇泰墓誌,北齊
世經夷險,身有屯盛。

盧文構墓誌,隋
時經夷險。

張怦墓誌,隋
魏寧夷府君小之孫。

楊萬榮墓誌,唐
属天歩未夷。

盧含墓誌,唐
夷量莫測。

李修己墓誌,唐
亟經夷險。

李壽墓誌,唐
承旨清夷。
《説文》:“夷,平也。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
甲骨文及西周金文从矢、己,象繳纏繞箭矢之上。本義可能與射箭有關。許慎所解已非原初構形。實物文字中“夷”下或加“土”,或爲“平夷”之“夷”本字。

★常◎常


yí表意,甲骨文、金文从矢,矢为箭,上象系在箭上的丝绳形,隶定为“夷”,本义表示缴射。一说金文、小篆从大从弓,大象人形,弓象缚在人身上的绳索,表示受压迫或奴役的人。本义为我国古代中原以外的民族的蔑称,引申为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名、旧指外国或外国人等,假借为平坦,由此引申为削平、消灭、杀尽等。
【辨析】
以“夷”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yí:姨、胰、咦、痍、荑。

(金) (篆)
金文主体为箭,箭上似乎绕有一段绳子,像是射鸟的“缴”(zhuó)。《说文》的解释是:“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隶书写成“弓”与“大”的结合,大,即“人”,可解释为“带弓箭的人”。后把华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夷”。近代还把欧美人称为“西夷”。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姨(阿姨)
胰(胰岛素)
痍(满目疮痍)
咦(象声词)
荑(野草,芟荑大难;另读tí)

荑(茅草的嫩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洟(同“涕”)

(yí)

平也。从大,从弓。

*rie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東方之人也。从大、从弓。(十篇下)

一作大持弓,表示善於用弓之民族,一作夷人蹲坐之姿。

*

(6画)

*

6画 一部 
(1) 我国古代东方民族名;也泛指周边的民族: 东~|淮~|四~。
(2) 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 ~情|华~杂处。
(3) 铲平;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 ~为平地。
(4) 消灭;杀尽: ~族|~灭。
(5) 平坦;平安: 化险为~。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