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夾★繁◎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一个人在中间,旁边或两边有人相扶持之形,隶定为“夾”。本义读jiā,辅佐,从左右相辅助,引申为从两个相对方面用力以固定物体、处于两物体或两方面之间、掺有、夹东西的器具等;又读jiá,引申为双层的(衣、被等);又读ɡā,用于“夹肢窝”,即胳肢窝,腋窝。汉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把“夾”简作“夹”,据草书楷化。 【辨析】 ❶以“夹”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iā:浃∣jiá:颊、荚、郏、铗、蛱∣xiá:狭、侠、峡、硖∣xié:挟。 ❷“夹(夾)”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峡(峽)、荚(莢)、颊(頰)。 ❸“夹克”也作“茄克”,现在的规范写法是前者。 ❹夹/颊/胁 见179页“颊”。夹jiā (甲) (篆)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两个人扶着一个人。本义为左右扶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周公、太公“夹辅成王”。《礼记·檀弓》:“使吾二婢子夹我。”“夹我”便是“扶着我”,而不是“钳制我”。现在词义发生了变化。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a 阴平:浃(汗流浃背) 阳平:颊(脸颊) 荚(豆荚) 郏(郏县,在河南。姓氏) 铗(剑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屈原《涉江》) 蛱(蝴蝶的一类) xiá 侠(侠客) 峡(长江三峡) 狭(狭路相逢) 硖(地名) xié 挟(挟天子以令诸侯) qiè 惬(惬意) 箧(小箱子) 相关链接 陕(shǎn),繁写为“陜”,右边从“入”不从“人”(简化时,忽略了“人”与“入”的区别,一律为“夹”),意为:“盗窃怀物也。”(《说文》)音“闪”(shǎn,闪,本从“入”,入门动作快也。会意)加“阝”构成形声字,作地名,秦时属三川郡。
夹夾(6画) ❶gā ❷jiā
❸jiá[裌袷]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读jiá、表示 “夹衣” “夹被”等义时,“夹” 的异体是“裌” 和 “袷”; 但在 “袷袢” (qiāpàn,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穿的对襟长袍)一词中,“袷” 是规范字;读gā和jiā音时,“夹” 没有异体。 *夹(夾)gā6画 一部 【夹肢窝】 (—·zhiwō) 同“胳肢窝”。 另见jiā(177页);jiá(178页)。
*夹(夾)jiā6画 一部 (1) 从左右相持;从两个相对的方面用力使物体固定: ~持|~菜|~板。 (2) 胳膊紧贴胁部,使腋下放的东西不掉下: ~着书包。 (3) 处在两者之间的;从两方面来的: ~道|~缝|~攻|~击。 (4) 掺杂;混杂: ~生|~杂。 (5) 夹东西的器具: 发(fà)~|皮~子|文件~。 另见gā(117页);jiá(178页)。
*夹(夾)〔袷 裌〕jiá6画 一部 双层的;有表里两层的: ~袄|~被|~鞋。 另见gā(117页);jiā(178页);“袷”另见qiā(323页)。 |